題朱孟辯層巒圖

· 貝瓊
疊嶂何崔嵬,遠近皆可數。 不學王宰遲,棄墨如棄土。 林藏風雨黑,石戴冰雪古。 初疑造化鍾,已覺精靈聚。 遙思兩山下,流泉細通圃。 茅屋今何如,人去苔生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崔嵬(cuī wéi):形容山峯高大、雄偉。
  • 王宰:古代著名的畫家,此處指代高超的繪畫技藝。
  • 造化:指自然界的變化和創造力。
  • 精靈:指山間的神靈或自然界的精魂。

翻譯

重疊的山峯多麼高大雄偉,遠近的山巒都能一一數清。 不像王宰那樣遲疑不決,我揮灑墨水如同拋棄泥土。 林中藏着風雨的黑暗,石頭上覆蓋着古老的冰雪。 起初懷疑這是自然界的奇蹟,後來覺得是山間的精靈聚集。 遙想兩山之下,細流如絲般穿過園圃。 茅屋現在如何了,人已離去,門上長滿了苔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層巒疊嶂的山水畫,通過對比王宰的遲疑與自己的果斷,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直接感受和創作熱情。詩中「林藏風雨黑,石戴冰雪古」等句,巧妙地運用了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深邃而神祕的氛圍。結尾處的「茅屋今何如,人去苔生戶」則透露出一種時光流轉、人事已非的感慨,增添了詩歌的深沉與韻味。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