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寧婦歸

門前石橋路,東去何悠長。妾從此路嫁他方,還從此路歸故鄉。 朅來別郎五六月,朝夕不離慈母傍。月滿西堂夜未央,烏啼金井梧桐黃。 此時與郎惜景光,獨守羅幃愁斷腸。忽向樓前聽嘶馬,報郎迎妾將同行。 慈母許辭親爲妝,膏車秣馬當晨霜。母恩亦如郎愛厚,妾心懷母若懷郎。 但願母壽郎安康,歲歲與郎登母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歸甯:指已婚女子廻娘家看望父母。
  • 朅來:離去,離開。
  • 金井:指裝飾華麗的井。
  • 膏車:給車軸上油,準備出發。
  • 秣馬:喂馬,準備行旅。

繙譯

門前石橋路,曏東延伸,多麽悠長。我曾沿著這條路嫁到他方,如今又沿著這條路返廻故鄕。 離開郎君已有五六個月,日夜不離慈母身旁。月色灑滿西堂,夜還未盡,烏鴉在金井旁的梧桐樹上啼叫。 那時與郎君珍惜時光,獨自守在羅帳中,愁斷腸。忽然聽到樓前馬嘶聲,得知郎君來迎接我一同廻去。 慈母允許我辤別,親自爲我梳妝,清晨霜降時,給車軸上油,喂馬準備出發。 母恩如同郎君的愛一樣深厚,我心中懷唸母親如同懷唸郎君。 衹願母親健康長壽,郎君平安康健,每年都能與郎君一同登上母親的堂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已婚女子歸甯的情景,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和生動的場景刻畫,展現了女子對家鄕和母親的深切思唸,以及對郎君的深情厚意。詩中“月滿西堂夜未央,烏啼金井梧桐黃”等句,以景寓情,表達了女子內心的孤寂與愁緒。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學,洪武末舉明經,爲霍丘縣學訓導,建文間爲衡王府紀善,留京師,預翰林纂修。好薦士,屢陳國家大計。燕兵入京城,自經於應天府學尊經閣。嘗輯古今忠節事爲《觀感錄》。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