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篇二首

朝遊東市陌,暮出北城衢。 夕林何嶔岑,華月耀西隅。 宵征溯皇垣,回策遵玄湖。 春冰日以薄,鳧雁聚喧呼。 逶迤浦漵貫,金剎據中區。 前有三石樑,宛若垂虹紆。 卻顧雲中觀,翳翳蔽鬆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嶔岑(qīn cén):形容山勢高峻。
  • 宵征:夜間行走。
  • 溯(sù):逆流而上。
  • 皇垣:皇城的城牆。
  • 策:馬鞭。
  • 玄湖:深邃的湖泊。
  • 鳧(fú):野鴨。
  • 喧呼:喧鬧呼叫。
  • 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河流等彎曲延伸的樣子。
  • 浦漵(xù):水邊。
  • 金剎:指寺廟。
  • 三石樑:三座石橋。
  • 宛若:好像。
  • 垂虹:垂掛的彩虹。
  • 翳翳(yì yì):形容樹木茂密,遮蔽視線。
  • 蔽:遮蔽。
  • 鬆榆:松樹和榆樹。

翻譯

早晨在東市的街道上游玩,傍晚走出北城的街道。夕陽下的樹林顯得格外高峻,明亮的月光照耀在西邊的角落。夜晚行走,逆流而上皇城的城牆,迴轉馬鞭沿着深邃的湖泊前行。春冰日漸薄弱,野鴨和雁羣聚集在一起喧鬧呼叫。彎曲的水邊連通着,寺廟坐落在中心區域。前面有三座石橋,宛如垂掛的彩虹彎曲。回頭看雲中的觀景臺,茂密的樹木遮蔽了松樹和榆樹。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日遊歷的景象,通過朝暮、林月、宵征等元素,展現了時間的流轉與景物的變化。詩中「嶔岑」、「宵征」、「溯皇垣」等詞語,生動地描繪了山林的高峻、夜行的艱辛和皇城的莊嚴。後半部分通過對「鳧雁喧呼」、「金剎中區」、「三石樑宛若垂虹」等景象的描寫,展現了春日的生機與寺廟的寧靜。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

李夢陽

李夢陽

明陝西慶陽人,徙居開封,字獻吉,自號空同子。生於成化八年十二月中。弘治六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武宗時,爲尚書韓文草奏疏,彈劾宦官劉瑾等,下獄免歸。瑾誅,起爲江西提學副使,倚恃氣節,陵轢臺長,奪職。家居二十年而卒。嘗謂漢後無文,唐後無詩,以復古爲己任。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康海、王九思號十才子。又與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號七才子,是爲前七子。夢陽己作,詩宗杜甫,頗狂放可喜,文則詰屈警牙,殊少精彩,時人則視爲宗匠。有《空同子集》、《弘德集》。 ► 21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