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山作

爲挹仙蹤拄碧筇,白雲峯接紫雲峯。 山連羅障秋涵郭,寺掛流霞暮隱鍾。 落月未歸珠樹鶴,飛泉常護法池龍。 蘼蕪丹竈今何處,始憶神樓不易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ì):汲取,引申爲探尋。
  • 仙蹤:仙人的蹤跡。
  • (zhǔ):支撐。
  • 碧筇 (qióng):綠色的竹杖。
  • 羅障:羅列的屏障,指山峯。
  • :包含,這裏指山峯環繞。
  • :城牆,這裏指城外。
  • 流霞:流動的雲霞。
  • 暮隱鍾:傍晚時分的鐘聲隱約可聞。
  • 珠樹:傳說中結有珍珠的樹。
  • 法池龍:佛教中守護法池的神龍。
  • 蘼蕪 (mí wú):一種草,這裏指荒蕪。
  • 丹竈:煉丹的爐竈。
  • 神樓:傳說中的仙境樓閣。

翻譯

爲了探尋仙人的蹤跡,我拄着綠色的竹杖,白雲峯與紫雲峯相接。 山峯連綿如屏障,秋天環繞着城外,寺廟懸掛着流動的雲霞,傍晚的鐘聲隱約可聞。 落月時分,未歸的珠樹上棲息着鶴,飛泉常伴着守護法池的神龍。 荒蕪的煉丹爐竈如今在何處,我開始懷念那難以遇見的仙境樓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仙境般的山水畫面,通過「白雲峯接紫雲峯」、「寺掛流霞暮隱鍾」等意象,展現了山水的壯麗與神祕。詩中「落月未歸珠樹鶴,飛泉常護法池龍」一句,巧妙地將自然景物與神話傳說結合,增添了詩意的深遠。結尾的「蘼蕪丹竈今何處,始憶神樓不易逢」則透露出對仙境的嚮往與對現實世界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的渴望。

李待問

明廣東海南人,字葵孺。萬曆間進士,累升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天啓間魏忠賢生祠遍吳中。待問抵南京,置生祠不顧,詣孝陵畢即疾馳履任。崇禎間官至都御史。有詩文集。 ► 19篇诗文

李待問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