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祀永陵有述

萬國功成日,乘輿返帝鄉。 勳華留鳳壤,冠劍寄龍藏。 幽宅開天壽,雄關鎮白洋。 風雲呈□氣,陵寢瑞靈祥。 一自鼎湖去,空餘帝子傷。 玆來原上草,雨見露華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恭祀:恭敬地祭祀。
  • 永陵:指明朝皇帝的陵墓。
  • 乘輿:指皇帝的車駕。
  • 帝鄉:指皇帝的故鄉或天庭。
  • 勳華:指皇帝的功勳和榮耀。
  • 鳳壤:指皇帝的陵墓,比喻爲鳳凰棲息之地。
  • 冠劍:指皇帝的冠冕和寶劍,象徵權力和威嚴。
  • 龍藏:指皇帝的陵墓,比喻爲龍的藏身之所。
  • 幽宅:指陵墓。
  • 天壽:指皇帝的壽命,也指陵墓的尊貴。
  • 雄關:指堅固的關隘。
  • 白洋:地名,可能是指陵墓所在的地方。
  • 風雲:比喻時勢或政治局勢。
  • 鼎湖:傳說中黃帝乘龍昇天的地方,比喻皇帝的去世。
  • 帝子:指皇帝的子孫。
  • 露華瀼:露水濃重的樣子。

翻譯

在萬國功成之日,皇帝的車駕返回了天庭。 他的功勳和榮耀留在了鳳凰棲息的陵墓,冠冕和寶劍寄託在龍的藏身之所。 陵墓開啓了天命的長壽,堅固的關隘鎮守着白洋之地。 風雲呈現出吉祥的氣息,陵寢中充滿了靈瑞和祥瑞。 自從皇帝昇天離去,只剩下帝子們感到悲傷。 這次來到陵墓的原野上,草地上雨後露水濃重,顯得格外淒涼。

賞析

這首作品是明代李學一在恭敬地祭祀明朝皇帝的陵墓時所作。詩中表達了對皇帝功勳和榮耀的緬懷,以及對其陵墓的尊崇。通過「勳華留鳳壤」、「冠劍寄龍藏」等意象,描繪了皇帝的偉大和陵墓的莊嚴。後半部分則抒發了對皇帝去世後的哀思,以及對陵墓淒涼景象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皇帝的敬仰和對歷史的沉思。

李學一

李學一,字萬卿,號文軒。歸善(今廣東惠陽)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舉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刑科給事中。歷任湖廣參議、貴州提學副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四、吳道鎔《廣東文徵作者考》卷四有傳。李學一詩,以張友仁一九四八年手抄本《文軒公集》爲底本。 ► 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