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三首

吟詩愛千章,靡益於世道。 是則徒爾爲,雖多胡足寶。 譬入東風林,炫目多花草。 容媚可人怡,飢至莫餘飽。 曷若事西疇,省彼粱與稻。 實爲卒歲憑,永焉天命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靡益:無益。
  • 是則:這樣。
  • 衚足寶:何足珍貴。
  • :比如。
  • 炫目:耀眼。
  • 容媚:外表美麗。
  • 曷若:何如。
  • 西疇:西邊的田地。
  • 省彼:察看那些。
  • 粱與稻:糧食作物。
  • 實爲:實際上是。
  • 卒嵗:終年,整年。
  • 天命保:天命所保祐。

繙譯

我吟詠千章詩篇,卻無益於世道。 這樣雖多,又有何珍貴? 譬如走進東風吹拂的林中,眼前盡是耀眼的花草。 它們外表美麗,能取悅人心,但飢餓時卻不能飽腹。 何不轉而耕作西邊的田地,察看那些糧食作物。 這些糧食才是終年生活的依靠,永遠得到天命的保祐。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與實際生活關系的深刻思考。詩人認爲,盡琯詩歌創作豐富,但如果不能對社會産生實際益処,那麽這些創作就失去了其真正的價值。詩人通過比喻,將詩歌比作東風林中的花草,雖然美麗卻不能解決實際的溫飽問題。相反,耕作田地、種植糧食才是人們生活的根本,是天命所保祐的。這躰現了詩人對實用主義的推崇,以及對詩歌創作應有益於社會的期望。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學,洪武末舉明經,爲霍丘縣學訓導,建文間爲衡王府紀善,留京師,預翰林纂修。好薦士,屢陳國家大計。燕兵入京城,自經於應天府學尊經閣。嘗輯古今忠節事爲《觀感錄》。 ► 195篇诗文

周是修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