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詩和劉柴桑
達人貴安命,何必更躊躕。
裏有仁厚俗,吾今已擇居。
顧惟靜與壽,築室倚匡廬。
相鄰才數家,亦可成村墟。
屈指更歲歷,菑田已堪畬。
汲汲事耕耨,不敢辭勞劬。
生理雖蕭條,濁酒安可無。
勿厭往來數,莫使形跡疏。
開樽會文友,古來共相須。
風月足清賞,與君意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達人:指通達事理的人。
- 安命:安心接受命運的安排。
- 躊躕(chóu chú):猶豫不決。
- 仁厚:仁愛寬厚。
- 匡廬:指廬山,這裏泛指山。
- 菑田(zī tián):初耕的田地。
- 畬(yú):耕種過兩年的田地。
- 汲汲:形容急切的樣子。
- 耕耨(gēng nòu):耕田除草,泛指農耕活動。
- 勞劬(láo qú):勞苦,辛勞。
- 蕭條:形容生活清貧。
- 形跡:行爲舉止,這裏指交往。
-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 相須:相互需要。
翻譯
通達事理的人看重安心接受命運的安排,何必再猶豫不決。這裏有仁愛寬厚的風俗,我現在已經選擇了居住。考慮到寧靜與長壽,我在山邊建了房子。鄰居只有幾家,也足以形成一個小村落。轉眼又是一年,初耕的田地已經可以耕種了。急切地從事農耕,不敢推辭辛勞。生活雖然清貧,但濁酒怎能沒有。不要厭倦頻繁的往來,不要讓交往變得疏遠。舉杯聚會文友,自古以來都是相互需要的。風月足夠清賞,與你意下如何?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中,「達人貴安命」一句,體現了作者對命運的接受態度,認爲通達事理的人應該安心接受命運的安排,不必過於猶豫。後文通過對田園生活的描述,展現了作者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農耕勞作的尊重。最後,通過對友情的描寫,強調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性,以及與文友共賞風月的樂趣。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心靈寧靜的生活態度。
李賢(原德)
明河南鄧州人,字原德。宣德八年進士。授驗封主事。少師楊士奇欲一見,賢竟不往。正統時爲文選郎中,從英宗北征,師覆脫還。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轉戶部,又轉吏部。英宗復位,入直文淵閣,預機務。旋進尚書。曹欽叔侄反時,幾被殺害。憲宗立,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以惜人才開賢路爲急務,名臣多所識拔。卒諡文達。曾奉敕編《大明一統志》,有《古穰集》、《天順日錄》。
► 326篇诗文
李賢(原德)的其他作品
- 《 東軒見訪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詠貧士七首其一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 —— [ 明 ] 李賢(原德)
- 《 桃源清隠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停雲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讀山海經十三首其一 》 —— [ 明 ] 李賢(原德)
- 《 蘆溝曉月 其二 西山霽雪 》 —— [ 明 ] 李賢(原德)
- 《 和陶詩飲酒詩二十首其一 》 —— [ 明 ] 李賢(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