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十首

· 元稹
江陵南北道,長有遠人來。 死別登舟去,生心上馬回。 榮枯誠異日,今古盡同灰。 巫峽朝雲起,荊王安在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江陵:地名,今湖北省荊州市。
  • 榮枯:指事物的興衰、盛衰。
  • 巫峽:長江三峽之一,位於今重慶市與湖北省交界處。
  • 荊王:指楚國君主,這裏特指楚懷王,因其在巫山與神女有傳說中的故事。

翻譯

江陵連接南北的道路,常有遠方的人來往。 死去的人乘舟離去,活着的人騎馬歸來。 榮華與枯萎,確實在不同的日子裏有所區別, 但今古之間,終究都化爲塵土。 巫峽的朝雲升起,那位荊王又在哪裏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江陵南北道上生死離別的場景,表達了人生無常、榮枯更迭的哲理。詩中「榮枯誠異日,今古盡同灰」一句,深刻揭示了無論人生如何輝煌或衰敗,最終都將歸於塵土的宿命。結尾的「巫峽朝雲起,荊王安在哉」則借用楚懷王的典故,進一步以歷史人物的消逝來強調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渺小。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透露出詩人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刻洞察。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