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詞三十首

· 王维
箏翻禁曲覺聲難,玉柱皆非舊處安。 記得君王曾道好,長因下輦得先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代一種彈撥樂器,類似於現代的古箏。
  • 禁曲:指宮廷中禁止外傳的曲子,通常指那些只有宮廷內部才能演奏的曲目。
  • 玉柱:指箏上的弦柱,用來調節弦的鬆緊,以改變音高。
  • 君王:指皇帝。
  • 下輦:指皇帝從車輦上下來,輦是古代帝王乘坐的車。
  • 先彈:優先彈奏。

翻譯

彈奏宮廷禁曲時,我感到箏聲難以掌控,玉柱似乎不再安放在熟悉的位置。我記得君王曾讚揚我的演奏,常常在我下輦後,便讓我優先彈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宮廷樂師在彈奏箏時的情景。詩中,「箏翻禁曲覺聲難」一句,既表達了樂師對禁曲的敬畏,也暗示了其技藝的高超。後兩句則通過回憶君王的讚賞,展現了樂師在宮廷中的特殊地位和與君王的親密關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樂師內心感受的細膩描寫,反映了宮廷生活的複雜與微妙。

王维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