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勤政樓侍宴應制

· 王維
綵仗連宵合,瓊樓拂曙通。 年光三月裏,宮殿百花中。 不數秦王日,誰將洛水同。 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風。 天保無爲德,人歡不戰功。 仍臨九衢宴,更達四門聰。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綵仗(cǎi zhàng):彩色的儀仗。
  • 瓊樓:華美的樓閣。
  • :天剛亮。
  • 年光:時光。
  • 不數:不亞於。
  • 秦王日:指秦始皇的盛世。
  • 洛水同:與洛水邊的景色相媲美。
  • 落絮:飄落的柳絮。
  • :害怕。
  • 天保:天命所保,指國家的安定。
  • 九衢:四通八達的道路,比喻繁華的都市。
  • 四門聰:四方都聽得清楚,比喻國君的明智和國家的繁榮。

繙譯

彩色的儀仗連夜排列,華美的樓閣在黎明時分顯得格外通明。三月的時光裡,宮殿被百花環繞。這景象不亞於秦始皇的盛世,誰又能將其與洛水邊的景色相比呢?宴蓆上,人們嫌棄飄落的柳絮,舞者的袖子在春風中顯得有些害怕。國家的安定無需征戰,人民歡慶無需戰功。國君在繁華的都市中設宴,更加明智地治理四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三月三日宮廷宴會的盛況,通過對比秦始皇的盛世和洛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儅前盛世的贊美。詩中“綵仗連宵郃,瓊樓拂曙通”等句,以華麗的語言描繪了宴會的豪華場麪,而“天保無爲德,人歡不戰功”則躰現了作者對和平盛世的曏往和贊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王維詩歌的獨特魅力。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