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上巳於望春亭觀禊飲應制
長樂青門外,宜春小苑東。
樓開萬井上,輦過百花中。
畫鷁移仙妓,金貂列上公。
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風。
渭水明秦甸,黃山入漢宮。
君王來祓禊,灞滻亦朝宗。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奉和:和詩的一種,特指按原詩的題材和體裁做詩以應制。
- 聖制:皇帝所作的詩。
- 上巳:古代節日,農曆三月初三,人們外出踏青,舉行祭祀活動。
- 禊飲:上巳節的一種活動,即在水邊宴飲,以驅邪祈福。
- 應制:應皇帝之命而作的詩。
- 長樂:漢代宮殿名,此處指唐代宮殿。
- 青門:漢代長安城東南門,因門色青,故稱青門,此處指唐代長安城門。
- 宜春:宮殿名。
- 萬井:形容城市繁華,人口衆多。
- 輦:古代帝王的乘車。
- 畫鷁:古代船頭畫鷁鳥以圖吉利,後泛指船。
- 仙妓:指宮中的歌舞女。
- 金貂:漢代侍中、中常侍的冠飾,後用以指代貴官。
- 上公:周制,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時,加一命,稱爲上公。
- 渭水:黃河的最大支流,流經陝西。
- 秦甸:指秦地,即今陝西省一帶。
- 黃山:指黃土山,即今陝西省興平市北的黃山。
- 漢宮:漢代的宮殿。
- 君王:指皇帝。
- 祓禊:古代除災求福的祭祀,也泛指在水邊舉行的洗滌儀式。
- 灞滻:灞水和滻水,均流經長安,此處指代長安。
- 朝宗:諸侯朝見天子,春見稱朝,夏見稱宗。
翻譯
在長樂宮青門之外,宜春宮小苑的東邊。 高樓聳立在繁華的市井之上,帝王的輦車穿梭在百花之間。 畫船上歌舞女如仙,金貂貴官列坐其上。 清亮的歌聲邀請着落日,美妙的舞蹈迎向春風。 渭水映照着秦地的明媚,黃山進入了漢宮的視野。 君王親臨舉行祓禊儀式,灞水和滻水也彷彿前來朝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皇帝在上巳節於望春亭舉行禊飲活動的盛況。詩中,王維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一幅皇家春遊的畫卷,高樓、百花、畫船、歌舞、貴官等元素交織,展現了節日的繁華與歡樂。通過對渭水、黃山的描繪,詩人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皇家活動融爲一體,表達了對皇恩浩蕩的讚美。整首詩語言華美,意境開闊,充分展現了王維作爲唐代傑出詩人的藝術魅力。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