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樂天二首

· 元稹
論才賦命不相干,鳳有文章雉有冠。 羸骨欲銷猶被刻,瘡痕未沒又遭彈。 劍頭已折藏須蓋,丁字雖剛屈莫難。 休學州前羅剎石,一生身敵海波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論才賦命不相干:談論才華和命運是兩個不同的領域。
  • 鳳有文章雉有冠:鳳凰有美麗的羽毛,雉雞有華麗的冠。比喻各有其美。
  • 羸骨欲銷猶被刻:瘦弱的骨頭幾乎要消磨殆盡,卻還要遭受刻薄。
  • 瘡痕未沒又遭彈:傷口還未癒合,又遭到攻擊。
  • 劍頭已折藏須蓋:劍尖已經摺斷,需要隱藏起來。
  • 丁字雖剛屈莫難:丁字形的物體雖然堅硬,但彎曲並不難。
  • 休學州前羅剎石:不要學習州前的羅剎石,指不要像堅硬的石頭一樣頑固不化。
  • 一生身敵海波瀾:一生都在與海上的波濤作鬥爭。

翻譯

談論才華和命運是兩個不同的領域,鳳凰有美麗的羽毛,雉雞有華麗的冠,各有其美。瘦弱的骨頭幾乎要消磨殆盡,卻還要遭受刻薄;傷口還未癒合,又遭到攻擊。劍尖已經摺斷,需要隱藏起來;丁字形的物體雖然堅硬,但彎曲並不難。不要學習州前的羅剎石,像堅硬的石頭一樣頑固不化;一生都在與海上的波濤作鬥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和象徵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命運多舛、人生艱難的感慨。詩中「論才賦命不相干」一句,直接點明瞭才華與命運的無關性,暗示了人生的無奈。後文通過「羸骨欲銷猶被刻」、「瘡痕未沒又遭彈」等生動形象的描繪,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感慨。最後兩句則以勸誡的口吻,告誡人們不要過於頑固,要學會適應和變通,以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