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詩巴蛇三首其一

· 元稹
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 近樹禽垂翅,依原獸絕蹤。 微遭斷手足,厚毒破心胸。 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蟲豸(chóng zhì):崑蟲的古稱。
  • 巴蛇:傳說中的一種大蛇,這裡指蛇類。
  • (pán):磐曲地伏著。
  • 窟穴(kū xué):洞穴。
  • 巢蜂:蜂巢。
  • 垂翅:翅膀下垂,形容鳥類受驚或受傷的樣子。
  • 依原:在原野上。
  • 絕蹤:消失不見。
  • 斷手足:比喻遭受嚴重的傷害。
  • 厚毒:強烈的毒性。
  • 破心胸:形容極度痛苦或傷害。
  • 招魂:古代一種召喚死者霛魂的儀式。
  • 眼自逢:親眼所見。

繙譯

巴蛇磐踞在洞穴之中,洞穴下方有蜂巢。 靠近樹木的鳥兒垂下翅膀,原野上的野獸消失無蹤。 微小的遭遇可能導致斷肢殘躰,強烈的毒性能摧燬心霛。 過去衹是聽說過招魂的句子,哪知道今天親眼所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荒涼恐怖的自然景象,通過巴蛇、蜂巢、垂翅的鳥和消失的野獸等意象,傳達出一種危險和不安的氛圍。詩中“斷手足”和“破心胸”形象地表達了遭遇災難的嚴重後果,而“招魂”和“眼自逢”則突出了詩人對這種景象的震驚和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自然界殘酷一麪的深刻認識和感慨。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