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顏使君真卿修韻海畢會諸文士東堂重校

外學宗碩儒,遊焉從後進。 恃以仁恕廣,不學門欄峻。 著書裨理化,奉上表誠信。 探討始河圖,紛綸歸海韻。 親承大匠琢,況睹頹波振。 錯簡記鉛槧,閱書移玉鎮。 曷繇旌不朽,盛美流歌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外學:指儒家以外的學派。
  • 宗碩儒:尊崇的大學者。
  • 遊焉:遊學。
  • 後進:後來的學者。
  • 仁恕:仁愛寬恕。
  • 門欄峻:指學問的門檻高。
  • 裨理化:輔助治理和教化。
  • 奉上:獻給君主。
  • 表誠信:表明忠誠和誠信。
  • 河圖:古代的一種圖讖,象征天命。
  • 紛綸:繁多。
  • 海韻:指海量的文獻和知識。
  • 大匠琢:比喻受到高人的指導。
  • 頹波振:指振興衰敗的學風。
  • 錯簡:錯亂的竹簡,指古籍。
  • 鉛槧:古代書寫工具,指書籍。
  • 玉鎮:玉制的書鎮,比喻重要的書籍。
  • 曷繇:何以。
  • 旌不朽:表彰不朽的功勣。
  • 盛美:盛大的美好。
  • 歌引:歌頌。

繙譯

我尊崇的大學者,遊學於後來的學者之中。 依靠仁愛寬恕之心,不追求學問的高門檻。 著書輔助治理和教化,獻給君主以表忠誠和誠信。 從河圖開始探討,繁多的知識歸於海量的文獻。 親自受到高人的指導,更見証了振興衰敗學風的努力。 記錄下錯亂的古籍,閲讀書籍如同移動玉制的書鎮。 何以表彰這不朽的功勣,讓盛大的美好流傳歌頌。

賞析

這首詩是皎然對顔真卿脩韻海畢會諸文士東堂重校的贊頌之作。詩中,皎然表達了對顔真卿學問和品德的敬仰,以及對其著作和學術貢獻的推崇。通過“外學宗碩儒”、“恃以仁恕廣”等句,展現了顔真卿的學術地位和仁愛之心。後文則通過“著書裨理化”、“探討始河圖”等句,強調了顔真卿在文獻整理和學術探討方麪的成就,以及其對後世的影響。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唐代文人對學術和品德的崇高追求。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