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諸公遊故江西韋大夫通德湖舊居有感題四韻兼呈李六侍御即韋大夫舊寮也

· 元稹
高墉行馬接通湖,巨壑藏舟感大夫。 塵壁暗埋悲舊札,風簾吹斷落殘珠。 煙波漾日侵隤岸,狐兔奔叢拂坐隅。 唯有滿園桃李下,膺門偏拜阮元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高墉(yōng):高大的城牆。
  • 行馬:指城牆上的馬道,供守城士兵巡邏用。
  • 通湖:指通德湖,詩中提到的地點。
  • 巨壑:深邃的大溝,比喻韋大夫的宅邸深廣。
  • 藏舟:比喻隱居或深藏不露。
  • 塵壁:積滿灰塵的牆壁。
  • 暗埋:暗中埋藏,指牆壁上的舊書信被塵土覆蓋。
  • 風簾:被風吹動的簾子。
  • 落殘珠:指簾子上的珠子已經殘缺不全。
  • 煙波漾日:煙霧和波浪在陽光下閃爍。
  • 侵隤岸(tuí):侵蝕崩塌的岸邊。
  • 狐兔奔叢:狐狸和兔子在草叢中奔跑。
  • 拂坐隅:拂過坐着的角落。
  • 膺門:指李六侍御的家門。
  • 偏拜:特別尊敬。
  • 阮元瑜:指李六侍御,用以比喻其才華和地位。

翻譯

高大的城牆上的馬道直通湖邊,深邃的大溝中隱居着感慨的大夫。 積滿灰塵的牆壁上暗藏着舊時的書信,風吹動簾子,落下殘缺的珠子。 煙霧和波浪在陽光下閃爍,侵蝕着崩塌的岸邊,狐狸和兔子在草叢中奔跑,拂過坐着的角落。 只有在這滿園桃李之下,我特別尊敬地拜訪了李六侍御,如同尊敬阮元瑜一般。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元稹陪同諸位友人遊覽故友韋大夫的舊居時的感慨。詩中通過對比高墉與巨壑、塵壁與風簾等意象,展現了舊居的荒涼與往昔的輝煌。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李六侍御的特別尊敬,將其比作歷史上的才子阮元瑜,顯示了對其才華和地位的認可。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通過對舊居的描繪,抒發了對往昔的懷念和對友人的敬重。

元稹

元稹

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爲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8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