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袁高使君詔徵赴行在效曹劉體

皇心亭毒廣,蝥賊皆陶甄。 未刈蚩尤旗,方同軒後年。 天子幸漢中,轘轅阻氛煙。 璽書召幕牧,名在列嶽仙。 國難倚長城,廟謀資大賢。 清損休汝騎,仁留述職篇。 遐路渺天末,繁笳思河邊。 飾徒促遠期,祗命赴急宣。 謏才豈足稱,深仁顧何偏。 那堪臨流意,千里望旗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亭毒(tíng dú):養育,化育。
  • 蝥賊(máo zéi):比喻危害國家或人民的人。
  • 陶甄(táo zhēn):比喻治理國家。
  • (yì):割取。
  • 蚩尤旗(chī yóu qí):古代神話中蚩尤的旗幟,比喻戰亂。
  • 軒後(xuān hòu):指軒轅黃帝,古代傳說中的帝王。
  • 轘轅(huán yuán):山名,在今河南省,此處指阻隔。
  • 璽書(xǐ shū):皇帝的詔書。
  • 幕牧(mù mù):指地方官。
  • 休汝騎(xiū rǔ qí):指停止汝州的騎兵。
  • 述職篇(shù zhí piān):指官員報告政績的文章。
  • 謏才(xiǎo cái):小才,謙辭。
  • 旗旃(qí zhān):旗幟。

翻譯

皇帝的心意如同養育萬物,將危害國家的人都治理好。 還未割除戰亂的旗幟,正如同軒轅黃帝的年代。 天子幸臨漢中,但轘轅山阻隔了煙塵。 皇帝的詔書召集地方官,他的名字在仙山之列。 國家危難依賴長城,國家的謀略依靠大賢。 清除了汝州的騎兵,仁政留下了述職的文章。 遠方的道路渺茫,繁複的笳聲思念河邊。 裝飾行裝匆匆遠行,只爲了趕赴緊急的宣召。 我的才能不足以稱道,深厚的仁德又怎能偏頗。 怎能忍受臨流的思緒,千里之外望着旗幟飄揚。

賞析

這首詩是皎然送別袁高使君赴行在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國家危難的關切和對袁高使君的期望。詩中運用了許多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如「蚩尤旗」、「軒後年」等,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底蘊。同時,詩人通過對袁高使君的讚美,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美好願景和對仁政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愛國情懷。

僧皎然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