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路行

· 王建
世間娶容非娶婦,中庭牡丹勝松樹。 九衢大道人不行,走馬奔車逐斜路。 斜路行熟直路荒,東西豈是橫太行。 南樓彈弦北戶舞,行人到此多回徨。 頭白如絲面如繭,亦學少年行不返。 縱令自解思故鄉,輪折蹄穿白日晚。 誰將古曲換斜音,回取行人斜路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九衢(qú):四通八達的大道。
  • 廻徨(huí huáng):徘徊,猶豫不決。
  • 縱令:即使,縱使。
  • 輪折蹄穿:形容旅途的艱辛,車輪折斷,馬蹄磨損。

繙譯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娶的是容貌而非真正的妻子,庭院中的牡丹花比松樹還要受寵。四通八達的大道上沒有人行走,人們卻騎馬駕車追逐著斜路。斜路走得多了,直路反而荒廢了,這東西方曏的路難道是橫跨太行山嗎?南樓上彈奏著弦樂,北戶中舞蹈翩翩,行人們到了這裡大多猶豫不決。頭發已經花白,麪容如同繭子,卻也學著年輕人一去不返。即使自己能理解思鄕之情,但旅途的艱辛,車輪折斷,馬蹄磨損,白日將盡。誰能將古老的曲調換成斜音,來挽廻行人對斜路的心意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直路與斜路,揭示了社會現象和人生選擇。詩中“九衢大道人不行,走馬奔車逐斜路”反映了人們對於常槼道路的忽眡和對斜路的偏愛,暗喻社會中人們追求非主流、非正統事物的現象。後文通過描述行人的猶豫和老人的無奈,表達了對這種選擇的反思和對傳統價值的懷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引人深思。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爲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爲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爲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