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夫謠

· 王建
苦哉生長當驛邊,官家使我牽驛船。 辛苦日多樂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鳥。 逆風上水萬斛重,前驛迢迢後淼淼。 半夜緣堤雪和雨,受他驅遣還復去。 衣寒衣溼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無處說,齊聲騰踏牽船歌。 一間茅屋何所值,父母之鄉去不得。 我願此水作平田,長使水夫不怨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yì):古代的官方旅館,供官員和信使休息。
  • 牽驛船:牽引驛站的船隻,通常由驛站附近的水夫負責。
  • 水宿沙行:指水夫在水中過夜,沙灘上行走,形容其生活艱苦。
  • 萬斛重:形容船隻沉重,斛(hú)是古代容量單位。
  • 迢迢(tiáo tiáo):遙遠的樣子。
  • 淼淼(miǎo miǎo):水廣闊無邊的樣子。
  • 緣堤:沿着堤岸。
  • 臆穿:胸口疼痛,穿指疼痛。
  • 騰踏:用力踩踏,形容努力工作的樣子。
  • 茆屋:茅草屋,簡陋的住所。
  • 平田:平整的田地。

翻譯

我真是苦啊,生在驛站的旁邊,官家命令我牽引驛站的船隻。 辛苦的日子多,快樂的時光少,就像海鳥一樣在水宿沙行。 逆着風,船隻沉重如萬斛,前面的驛站遙遠,後面的水域廣闊。 半夜沿着堤岸,雨雪交加,被驅使着來回奔波。 衣服寒冷溼透,披着短蓑衣,胸口疼痛,腳裂開,只能忍痛。 到了天亮,辛苦無處訴說,大家齊心協力,用力踩踏,牽引船隻。 一間茅草屋有什麼價值,但這是父母的故鄉,我離不開。 我願這水變成平田,永遠讓水夫不再怨天尤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水夫的艱辛生活,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具體的場景,展現了水夫在惡劣環境下的勞作和對家鄉的眷戀。詩中「水宿沙行如海鳥」形象地描繪了水夫的生活狀態,而「逆風上水萬斛重」則突出了工作的艱難。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改變水夫命運的願望,體現了對底層勞動者的深切同情。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深刻關注。

王建

王建

王建(生卒年不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爲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約64歲爲光州刺史。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其詩題材廣泛,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善於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人、事和環境加以藝術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現實,揭露矛盾。多用比興、白描、對比等手法,常在結尾以重筆突出主題。體裁多爲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語言通俗凝練,富有民歌謠諺色彩。 ► 5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