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樓歌

· 王維
聊上君兮高樓,飛甍鱗次兮在下。俯十二兮通衢,綠槐參差兮車馬。 卻瞻兮龍首,前眺兮宜春。王畿鬱兮千里,山河壯兮鹹秦。 舍人下兮青宮,據胡牀兮書空。執戟疲於下位,老夫好隱兮牆東。 亦幸有張伯英草聖兮龍騰虯躍,擺長雲兮捩迴風。 琥珀酒兮彫胡飯,君不御兮日將晚。秋風兮吹衣,夕鳥兮爭返。 孤砧發兮東城,林薄暮兮蟬聲遠。時不可兮再得,君何爲兮偃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méng):屋脊。
  • 鱗次:像魚鱗一樣排列,形容建築密集。
  • 通衢 (qú):四通八達的大道。
  • 參差 (cēn cī):不齊的樣子。
  • (zhān):向前或向上看。
  • (tiào):遠望。
  • 王畿 (jī):古代指京城周圍千里之地。
  • 鹹秦:指秦地,即今陝西省一帶。
  • 舍人:古代官名,此處可能指宮中的官員。
  • 青宮:指東宮,即太子居住的地方。
  • 胡牀: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
  • 書空:用手指在空中虛劃字形。
  • 執戟:手持戟,古代士兵的裝備,此處指士兵或低級官員。
  • 下位:低下的職位。
  • 好隱:喜歡隱居。
  • 牆東:指隱居的地方。
  • 張伯英:張旭,唐代著名書法家,被譽爲「草聖」。
  • 草聖:對書法造詣極高的人的尊稱。
  • 龍騰虯躍:形容書法筆勢矯健有力。
  • 擺長雲:形容書法筆勢如雲般舒展。
  • 捩迴風:形容書法筆勢如風般迴旋。
  • 琥珀酒:顏色如琥珀的美酒。
  • 彫胡飯:一種用菰米做的飯,菰米在古代是一種珍貴的糧食。
  • :指皇帝的飲食。
  • 偃蹇 (yǎn jiǎn):傲慢,不順從。

翻譯

我姑且登上這高樓,只見屋脊如魚鱗般排列,密密麻麻地在下方。俯瞰着那條四通八達的大道,綠槐樹影婆娑,車馬絡繹不絕。 回頭望去,是龍首山,向前眺望,是宜春苑。京城周圍千里,鬱鬱蔥蔥,山河壯麗,盡是秦地風光。 宮中的官員在東宮中,坐在胡牀上,用手指在空中寫字。手持戟的士兵在低下的職位上勞累,而我這個老人喜歡隱居在牆東。 幸運的是,我有張旭這樣的草聖,他的書法如龍騰虯躍,筆勢如長雲舒展,如迴風旋舞。 琥珀色的美酒,菰米做的飯,你若不享用,天色將晚。秋風吹拂着衣襟,夕陽下的鳥兒爭相歸巢。 孤零零的砧聲在東城響起,林間薄暮,蟬聲漸遠。時光不可再得,你爲何還要傲慢不順從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登高望遠的情景,通過對高樓、大道、山河的描繪,展現了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繁華的都市景象。詩中,詩人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慨。通過對張旭書法的讚美,詩人展現了對藝術的熱愛。最後,詩人以秋風、夕陽、鳥歸等意象,抒發了對時光易逝的哀愁,以及對人生選擇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藝術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