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中丞夏日遊福賢觀天長寺寺即陳左相宅所施之作
已相殷王國,空餘尚父溪。
釣磯開月殿,築道出雲梯。
積水浮香象,深山鳴白雞。
虛空陳伎樂,衣服制虹霓。
墨點三千界,丹飛六一泥。
桃源勿遽返,再訪恐君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殷王國:指商朝,這裏比喻繁華盛世。
- 尚父溪:地名,指尚父(姜子牙)垂釣之地,比喻隱居之地。
- 釣磯:釣魚時坐的石頭。
- 月殿:指高聳入雲的建築,比喻釣磯之高。
- 雲梯:高聳入雲的梯子,比喻築道之高。
- 香象:佛教中的神獸,比喻積水之深。
- 白雞:傳說中的神鳥,比喻深山之幽。
- 虛空:天空。
- 陳伎樂:陳列的音樂和舞蹈,指天上的仙樂。
- 虹霓:彩虹,比喻衣服的色彩斑斕。
- 三千界:佛教用語,指宇宙的廣大。
- 六一泥:道教用語,指煉丹的原料。
- 桃源:指理想的隱居之地。
- 遽返:急忙返回。
翻譯
已經見證了繁華的商朝盛世,如今只剩下尚父垂釣的溪流。 釣魚的石頭像是開啓了通往月宮的殿堂,築起的道路如同通向雲端的梯子。 積水之中彷彿漂浮着香象,深山裏傳來白雞的鳴叫。 天空中陳列着仙樂,衣服的色彩如同彩虹般絢麗。 墨色點綴着廣袤的宇宙,丹藥飛昇在煉丹的泥土中。 桃源之地不要急忙返回,再次尋訪恐怕你會迷失方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超脫塵世的仙境圖景,通過對尚父溪、月殿、雲梯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於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佛教和道教元素,如香象、白雞、虛空陳伎樂等,增強了詩歌的神祕色彩和超凡脫俗的意境。結尾的「桃源勿遽返,再訪恐君迷」則表達了詩人對於理想境界的留戀和不捨,同時也暗示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距離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