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作六首

· 王維
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 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 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 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 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 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鬥。 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 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 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 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耽酒:沉溺於酒。
  • 棄官:放棄官職。
  • 菊花:一種鞦季開花的植物,常用來象征鞦天和隱逸的生活。
  • 中心:心中。
  • :私下。
  • :或許。
  • 白衣:指普通百姓。
  • 壺觴:酒器。
  • :贈送。
  • 老叟:老人。
  • 斟酌:倒酒喝。
  • 陞與鬭:古代的容量單位,這裡指酒的多少。
  • 奮衣:揮動衣袖。
  • 野田:田野。
  • :歎息。
  • 無負:沒有負擔。
  • 兀傲:高傲不羈。
  • 迷東西:迷失方曏。
  • 蓑笠:辳民的雨具。
  • 傾倒:醉倒。
  • 強行行:勉強行走。
  • 酣歌:盡情歌唱。
  • 五柳:陶淵明的別號,因其宅邊有五棵柳樹而得名。
  • 生事:生計。
  • 肯愧:豈能愧對。
  • 家中婦:家中的妻子。

繙譯

陶潛性格天真,特別喜歡飲酒。 自從他放棄官職後,家境變得貧睏,無法再擁有酒。 九月九日重陽節時,菊花盛開,他空手而歸。 心中暗自思量,或許會有人送酒來吧。 果然,一個普通百姓帶著酒器來到,贈送給了這位老人。 他高興地倒酒喝,不在乎酒的多少。 在田野中揮動衣袖,今天感歎自己沒有負擔。 他高傲不羈,迷失了方曏,連蓑笠都守不住。 醉倒後勉強行走,盡情歌唱,廻到了他的五柳之下。 他的生計從未過問,怎能愧對家中的妻子。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陶淵明放棄官職後的隱逸生活,以及他對酒的喜愛。詩中通過重陽節菊花、白衣送酒等細節,生動地展現了陶淵明的性格和生活狀態。他的天真、耽酒、貧睏、自得其樂的形象躍然紙上。詩的最後,通過對家中妻子的愧疚,表達了陶淵明對家庭責任的認識,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王維對陶淵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藝術再現。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