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納鮮潔。 楚客共閒飲,靜坐金管闋。 酣竟日入山,暝來雲歸穴。 城樓空杳靄,猿鳥備清切。 物狀如絲綸,上心爲予決。 訪君東溪事,早晚樵路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鮮潔:清新潔淨。
  • 楚客:指來自楚地的客人,這裡泛指客人。
  • 金琯闋:金琯,指樂器;闋,樂曲終了。這裡指靜坐無言,樂聲已停。
  • 酣竟:酣暢淋漓地飲酒直到結束。
  • :夜晚。
  • 杳靄:深遠朦朧的樣子。
  • 絲綸:原指釣魚用的絲線,這裡比喻事物的細微狀態。
  • 上心:指君王的心意。
  • 樵路:打柴人走的小路。

繙譯

寒冷的江水映照著村莊和林木,亭子裡彌漫著清新潔淨的氣息。 楚地的客人與我一同閑適地飲酒,靜靜地坐著,樂聲已停。 我們酣暢淋漓地飲酒直到日落山頭,夜幕降臨,雲朵歸入山洞。 城樓在深遠的朦朧中顯得空曠,猿猴和鳥兒的聲音清晰而真切。 萬物的狀態如同細絲般細膩,君王的心意爲我決斷。 我訪問你關於東谿的事情,但早晚那條打柴的小路將會斷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楚地客人在南亭的閑適生活,通過對寒江、村林、亭子等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甯靜而清新的氛圍。詩中“酣竟日入山,暝來雲歸穴”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環,而“城樓空杳靄,猿鳥備清切”則進一步以城樓和動物的聲音來襯托出夜晚的甯靜和深遠。結尾的“訪君東谿事,早晚樵路絕”則帶有一種隱逸和超脫的意味,暗示了詩人對世俗的疏離和對自然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甯靜生活的熱愛。

王昌齡

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 2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