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塞下曲:古代樂府詩題,多描寫邊塞風光和戰爭情景。
- 皎然:唐代詩人,僧人,擅長寫山水詩。
- 寒塞:寒冷的邊塞地區。
- 落梅:飄落的梅花。
- 衚人: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稱。
- 吹入:吹奏進入。
- 笛聲:笛子發出的聲音。
- 勞勞亭:古代亭名,位於長安城南,是送別的地方。
- 春應度:春天應該已經過去。
- 夜夜:每個夜晚。
- 城南:指長安城南,古代戰爭多發地。
- 戰未廻:戰爭還未結束,士兵未歸。
繙譯
在寒冷的邊塞,無緣見到飄落的梅花,衹有衚人的笛聲吹奏著悲傷的曲調。 勞勞亭上的春天應該已經過去,但每個夜晚,城南的戰場上,戰爭仍在繼續,士兵們還未歸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淒涼景象和戰爭的殘酷。詩中,“寒塞無因見落梅”一句,既表達了邊塞的寒冷,也隱喻了邊塞生活的孤寂與無奈。衚人的笛聲,更是增添了一抹哀愁。後兩句“勞勞亭上春應度,夜夜城南戰未廻”,則通過對比春天的流逝與戰爭的持續,深刻反映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和無盡的等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悲憫。

僧皎然
僧皎然,生卒年不詳,湖州人,俗姓謝,字清晝,是中國山水詩創始人謝靈運的後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詩僧、茶僧。南朝謝靈運十世孫。活動於大曆、貞元年間,有詩名。他的《詩式》爲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閒淡,多爲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在《全唐詩》編其詩爲815·821共7卷,他爲後人留下了470首詩篇,在文學、佛學、茶學等許多方面有深厚造詣,堪稱一代宗師。
► 485篇诗文
僧皎然的其他作品
- 《 送沈秀才之閩中 》 —— [ 唐 ] 僧皎然
- 《 康造錄事宅送太祝侄之虔吉訪兄弟 》 —— [ 唐 ] 僧皎然
- 《 酬烏程楊明府華將赴渭北對月見懷 》 —— [ 唐 ] 僧皎然
- 《 與王錄事會張徵君姊妹鍊師院玩雪兼懷清會上人 》 —— [ 唐 ] 僧皎然
- 《 南池雜詠五首·溪雲 》 —— [ 唐 ] 僧皎然
- 《 送嚴明府入關謁黎京兆 》 —— [ 唐 ] 僧皎然
- 《 送道琚上人還金陵 》 —— [ 唐 ] 僧皎然
- 《 秋居法華寺下院望高頂 》 —— [ 唐 ] 僧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