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寺

古剎浮滄海,窗開面面空。 樓臺疑蜃氣,簾幕逼蛟宮。 兔魄閒波面,魚舠度鏡中。 坐深忘色相,誰復嘆飄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古剎(gǔ chà):古老的寺廟。
  • 滄海:大海。
  • 蜃氣(shèn qì):海市蜃樓,指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後發生顯著折射,使遠處景物顯示在半空或地面的奇異幻景。
  • 蛟宮(jiāo gōng):神話中蛟龍居住的宮殿。
  • 兔魄:指月亮。
  • 魚舠(yú dāo):小船。
  • 色相(sè xiàng):佛教用語,指一切事物的形狀外貌。
  • 飄蓬(piāo péng):隨風飄蕩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翻譯

古老的寺廟漂浮在蒼茫的大海上,窗戶敞開,四面都是空曠的海景。 樓臺彷彿是海市蜃樓中的幻象,簾幕低垂,彷彿貼近了蛟龍的宮殿。 月亮悠閒地映照在波面上,小船在如鏡的海面上穿行。 坐在這裏,時間久了,忘記了世間的一切形相,還有誰會感嘆漂泊不定的生活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水月寺的幽靜與超然。通過「古剎浮滄海」、「樓臺疑蜃氣」等意象,詩人將寺廟置於一個超現實的場景中,營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氛圍。詩中「兔魄閒波面,魚舠度鏡中」以對仗工整的句式,細膩地刻畫了月夜海面的寧靜與美麗。結尾「坐深忘色相,誰復嘆飄蓬」表達了詩人對於世俗的超脫,以及對寧靜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陳鳴陽

陳鳴陽,南海人。萬言子。明神宗萬曆間諸生。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