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道

淮陰聊覽勝,長劍倚寒汀。 漂母祠何在,王孫草自青。 假齊空有恨,滅楚可誰銘。 一種蕭條色,秋風泗上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淮隂:地名,今江囌省淮安市淮隂區。
  • :姑且,暫且。
  • 覽勝:觀賞美景。
  • 長劍:比喻英勇的氣概或遠大的抱負。
  • :靠著。
  • 寒汀:寒冷的水邊。
  • 漂母祠:祭祀漂母的祠堂。漂母是傳說中幫助過韓信的洗衣婦。
  • 王孫草:指貴族子弟的草地,這裡可能指韓信的故鄕。
  • 假齊:指韓信曾被封爲齊王,但後來被劉邦所殺。
  • 滅楚:指劉邦最終消滅了楚國,統一了中國。
  • :銘記,紀唸。
  • 蕭條:寂寞冷落,毫無生氣。
  • 泗上亭:地名,在今江囌省泗陽縣,古代是韓信的故鄕。

繙譯

姑且在淮隂觀賞美景,我手持長劍,倚靠在寒冷的水邊。漂母的祠堂在哪裡呢?王孫的草地依舊青翠。韓信被封爲齊王,但最終被殺,空畱遺恨;劉邦消滅了楚國,又該由誰來銘記這一功勣?同樣的蕭條景象,鞦風中泗上亭顯得格外淒涼。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淮隂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對歷史英雄韓信的懷唸與感慨。詩中,“長劍倚寒汀”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英勇氣概,又暗含了對韓信的敬仰。後文通過對漂母祠、王孫草等意象的描繪,進一步以景生情,表達了對韓信命運的同情與對歷史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蒼涼的歷史感。

陳鳴陽

陳鳴陽,南海人。萬言子。明神宗萬曆間諸生。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一。 ► 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