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伍光宇墓還登蓬萊絕頂

故人墳前澆我酒,白日欲西回馬首。磴危道險不可躋,下馬長鬚扶兩肘。 三步一噫五步停,引吭出舌肺腸鳴。此時平地慮顛踣,昂首十丈梯崢嶸。 以手捉僕肩,以足踏崖頸。躋攀欲上分寸難,又恐翻身落深阱。 山北鳴鵂鶹,山南叫?輈,豺虎伏莽狐狸遊。天地袞袞令人愁,小童魚貫上覆休。 絕頂始得巖巒幽,開顏一望隘九州。弱水涓涓扶桑樛,中覆一杯滄溟流。 穹然青者吾羅浮,神仙葛白俱蜉蝣。湖西先生去十秋,五羊詩客徒淹留。 數公陳跡或可搜,死者已矣吾何憂。後來諸生繼前修,努力莫倦蓬萊遊。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dèng):石階。
  • (jī):攀登。
  • (háng):喉嚨。
  • 顛踣(diān bó):跌倒。
  • 崢嶸(zhēng róng):形容山勢高峻。
  • 鵂鶹(xiū liú):一種鳥,即貓頭鷹。
  • ?輈(chē zhōu):古代一種車。
  • 葛白:指葛洪和白居易,兩位歷史上的著名文人。
  • 蜉蝣(fú yóu):一種昆蟲,比喻生命的短暫。
  • 淹留:停留,逗留。

翻譯

在故人的墳前,我倒下了酒,白日即將西沉,我調轉馬頭。石階險峻,道路危險,我無法攀登,只好下馬,讓長鬚的僕人扶着我的兩肘。

每走三步,我便嘆息一聲,五步便停下,我伸長喉嚨,舌頭伸出,肺和腸都在鳴叫。此時,我擔心在平地上跌倒,擡頭望向十丈高的險峻石梯。

我用手抓住僕人的肩膀,用腳踏在崖壁的頸部。攀登時,每上升一分一寸都極爲艱難,又害怕翻身落入深坑。

山北有貓頭鷹的叫聲,山南有古車的響聲,豺狼和老虎潛伏在草叢中,狐狸四處遊蕩。天地間的景象令人憂愁,小童們一個接一個地上山,又停下來。

終於到達絕頂,岩石和山巒顯得幽深,我展開笑容,一望之下,九州大地顯得狹窄。弱水細流,扶桑樹彎曲,像倒扣的一杯水流入大海。

青翠的山峯屬於我,羅浮山,神仙葛洪和白居易都如同蜉蝣般短暫。湖西先生已離去十年,五羊的詩人們只是暫時停留。

數位先賢的遺蹟或許還能尋覓,死者已矣,我何須憂愁。後來的學子們繼承前人的修行,努力不懈地在蓬萊山上游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陳獻章在故人墳前祭奠後,攀登蓬萊山的艱難歷程和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具體的動作和感受,如「三步一噫五步停」、「昂首十丈梯崢嶸」等,生動地表現了攀登的艱辛和對自然的敬畏。同時,詩人在絕頂之上,對天地萬物的感慨,以及對歷史和未來的思考,展現了其深邃的哲理和超脫的情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生命、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