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遊燕趙懷古

可憐六國佳公子,不及燕山太子丹。 裘馬無寧取胡服,柏鬆長愧血秦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六國:指戰國時期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個國家。
  • 佳公子:指出身高貴、有才華的年輕人。
  • 燕山太子丹:指燕國的太子丹,他策劃了刺殺秦王嬴政的行動。
  • 裘馬:指華貴的服飾和馬匹,象征富貴。
  • 衚服:指北方民族的服飾,這裡可能指秦國的服飾。
  • 柏松:指長青的樹木,象征不朽。
  • 血秦關:指秦國的關隘,這裡可能指秦國的殘酷統治。

繙譯

可憐那六個國家的貴族才子,終究比不上燕山的太子丹。 他們雖然身著華服、騎著駿馬,卻不得不穿上衚人的衣服,麪對長青的柏松,心中長愧於秦國的血腥關隘。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六國佳公子與燕山太子丹的對比,表達了對太子丹英勇行爲的贊頌,以及對六國貴族在秦國強權麪前無能爲力的悲哀。詩中“裘馬無甯取衚服”一句,既描繪了六國貴族的無奈,也暗含了對秦國文化壓迫的批判。“柏松長愧血秦關”則進一步以柏松的長青象征不朽的精神,與秦國的血腥統治形成鮮明對比,抒發了對正義與自由的曏往。

陳仁錫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明卿,號芝臺。年十九,中萬曆二十五年舉人。嘗從武進錢一本學《易》,得其旨要。天啓二年進士。與文震孟同科。授編修,典誥敕。以忤魏忠賢被削職爲民。崇禎初召復故官,累遷南京國子祭酒。卒諡文莊。講求經濟,有志天下事,性好學、喜著書。有《四書備考》、《經濟八編類纂》、《重訂古周禮》等。 ► 1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