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伯滕公拜大中丞操江
羅浮標粵徼,南海浩無垠。
亭亭桄桹樹,三蒙君子恩。
昔抱宓生琴,彈向海上村。
桑麻被廣野,雊雉滿平原。
載登清憲臺,高步紫微垣。
陽涯肅秋霜,陰谷回春溫。
流聲馥蘭芷,六月化神鯤。
飁飁扶搖風,蕩蕩閶闔門。
但願居鼎衡,畢力奉至尊。
王度日清夷,賤子復何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羅浮:山名,位於今廣東省。
- 標:標誌,象徵。
- 粵徼:廣東的邊界。
- 南海:指中國南部的海域。
- 浩無垠:廣闊無邊。
- 亭亭:挺拔的樣子。
- 桄桹樹:一種樹名,此處可能指某種特定的樹木。
- 三蒙:多次受到。
- 宓生琴:宓生,古代傳說中的音樂家,此處指其琴。
- 雊雉:野雞的叫聲。
- 清憲臺:古代官署名,指司法機關。
- 紫微垣:古代星象中的一個區域,常用來比喻朝廷或高官。
- 陽涯:陽光照耀的地方。
- 陰谷:陰暗的山谷。
- 流聲:流傳的名聲。
- 馥蘭芷:香氣撲鼻,比喻美好的名聲。
- 神鯤:傳說中的大魚,能變化成鳥,比喻巨大的變化或力量。
- 飁飁:風聲。
- 扶搖風: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比喻迅速升遷。
- 閶闔門:天宮的門,比喻朝廷。
- 鼎衡:古代的重量單位,比喻重要的職位。
- 王度:帝王的氣度或法度。
- 清夷:清平,安定。
翻譯
羅浮山標誌廣東的邊界,南海廣闊無邊。 挺拔的桄桹樹,多次受到君子的恩惠。 曾經懷抱着宓生的琴,在海上的村莊彈奏。 桑麻覆蓋廣闊的田野,野雞的叫聲遍佈平原。 登上清憲臺,高步紫微垣。 陽光照耀的地方肅穆如秋霜,陰暗的山谷回春溫暖。 流傳的名聲香氣撲鼻,六月間化作神鯤。 風聲飁飁,如扶搖風般迅速升遷,蕩蕩如閶闔門。 但願居於重要的職位,全力侍奉至尊。 帝王的氣度日益清平,我這卑微的人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滕公(方伯)的升遷歷程及其對國家的忠誠。詩中通過羅浮山、南海等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滕公的廣闊視野和高遠志向。桄桹樹、宓生琴等意象,象徵了滕公的高潔品格和卓越才能。詩的後半部分,通過比喻和誇張手法,如「神鯤」、「扶搖風」等,形象地表現了滕公的迅速升遷和輝煌成就。結尾處表達了對滕公未來仕途的美好祝願,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國家清平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