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子詩追和楊廷秀韻

· 史遷
松花岡頭雷雨急,坡陀流膏漬香汁。新泥日蒸氣深入,穿苔破蘚釘戢戢。 如蓋如芝萬玉立,紫黃百餘紅間十。燕支微勻滑更溼,傾筐盛之行且拾。 天隨杞菊謾苦澀,採歸芼之脫巾笠。桑鵝楮雞皆不及,嫫姑天花當拱揖。 鹽豉作羹炊玉粒,先生飽飯踏曉日,更遣樵青行負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坡陀:山坡。
  • 流膏:流動的油脂,這裏形容雨水或露水。
  • 漬香汁:浸泡出香味的水分。
  • 釘戢戢:形容菌類密集生長。
  • 如蓋如芝:像傘蓋一樣,像靈芝一樣。
  • 萬玉立:形容菌類潔白如玉,整齊排列。
  • 紫黃百餘紅間十:形容菌類色彩豐富,有紫、黃、紅等多種顏色。
  • 燕支:即胭脂,這裏形容菌類的顏色。
  • 傾筐盛之:用筐子裝滿。
  • 行且拾:邊走邊撿。
  • 天隨杞菊:指隨天而生的杞菊,這裏比喻野生菌類。
  • 謾苦澀:雖然苦澀。
  • :挑選。
  • 脫巾笠:脫下頭巾和斗笠,指採摘完畢。
  • 桑鵝楮雞:指桑樹上的鵝膏菌和楮樹上的雞油菌。
  • 嫫姑:即蘑菇。
  • 天花:這裏指菌類。
  • 當拱揖:應當致敬,形容菌類的美味。
  • 鹽豉作羹:用鹽和豆豉做湯。
  • 炊玉粒:煮飯,形容米飯潔白如玉。
  • 樵青:砍柴的青年。
  • 行負笈:揹着書箱行走,這裏指樵青幫忙攜帶採摘的菌類。

翻譯

松花岡上雷雨急促,山坡上雨水如油脂般流動,浸泡出香汁。新泥在日光下蒸騰,溼氣深入,穿透苔蘚,菌類密集生長。它們像傘蓋、像靈芝,潔白如玉,整齊排列,色彩豐富,有紫、黃、紅等多種顏色。菌類微滑,顏色如胭脂,更加溼潤,我用筐子裝滿,邊走邊撿。雖然野生菌類可能苦澀,但採摘回來後精心挑選,脫下頭巾和斗笠,桑樹上的鵝膏菌和楮樹上的雞油菌都比不上,蘑菇和菌類應當致敬。用鹽和豆豉做湯,煮飯,米飯潔白如玉,先生吃飽飯後,踏着曉日,更讓砍柴的青年幫忙攜帶採摘的菌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雨後山坡上菌類生長的盛景,通過生動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菌類的色彩、形態和生長環境。詩中「如蓋如芝萬玉立」等句,形象地描繪了菌類的美麗和豐富,而「鹽豉作羹炊玉粒」則體現了對菌類美味的讚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清新,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熱愛和讚美。

史遷

元明間鎮江府金壇人,字良臣。篤學慎行,明初屢徵不起。洪武中辟召爲蒲城知縣,遷忻州知州,以祀事去官。復知廉州,所至以治稱。歸田十年,作《老農賦》以自見,又追和元遺山樂府三百篇。有《清吟集》。 ► 13篇诗文

史遷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