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論 [ ] 王勃

論曰:漢自順桓之間,國統屢絕,奸回竊位,閹宦滿朝。士之蹈忠義履冰霜者,居顯列則陷犯懺之誅,伏閭則嬰黨錮之戮。當是時也,天下之君子,掃地將盡。雖九伊周、十稷契,不能振已絕之綱,舉土崩之勢明矣。 熹平中

山海經 · 海經 · 海內南經 [ ] 無名氏

海內東南陬以西者。 甌居海中。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 三天子鄣山在閩西海北。一曰在海中。 桂林八樹在番隅東。 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在鬱水南。鬱水出湘陵南海。一曰相

小雅 · 苕之華 [ ] 無名氏

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鮮可以飽。

傳習錄 · 卷中 · 答顧東橋書 · 四 [ ] 王守仁

來書雲:“真知即所以爲行,不行不足謂之知,此爲學者吃緊立教,俾務躬行則可。若真謂行即是知,恐其專求本心,遂遺物理,必有暗而不達之處,抑豈聖門知行並進之成法哉?”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

韓氏周宣王時爲侯嘗入覲而歸顯父餞之尹吉甫作誦今司空康國公既老元祐丁卯朝京師戊辰春還許天子賜燕某賦是詩 [ ] 彭汝礪

在昔韓侯,受命有周。 紹嗣禹功,以續祖考。 韓侯入覲,玄袞介圭,有淑其旆。 韓侯歸止,顯父是餞。 籩豆有踐,奏鼓衎衎。 韓侯燕喜,既多受祉。 施於子孫,爲宋柄臣。 有子且賢,長則上公。 亦似前人,有赫

山海經 · 海經 · 大荒西經 [ ] 無名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兩黃獸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溼山,水東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國山。 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爲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

史通·內篇·煩省第三十三 [ ] 劉知幾

昔荀卿有云:遠略近詳。則知史之詳略不均,其爲患者久矣。 及幹令昇《史議》,歷詆諸家,而獨歸美《左傳》,雲:“丘明能以三十卷之約,括囊二百四十年之事,靡有孑遺。斯蓋立言之高標,著作之良模也。”又張世偉

木蘭花慢 · 冰 [ ] 左丘明

傍池闌倚遍,問山影、是誰偷。但鷺斂瓊絲,鴛藏繡羽,礙浴妨浮。寒流。暗衝片響,似犀椎、帶月靜敲秋。因念凉荷院宇,粉丸曾泛金甌。 粧樓。曉澀翠罌油。倦鬢理還休。更有何意緒,憐他半夜,甁破梅愁。紅裯。淚乾

季樑諫追楚師 [ ] 左丘明

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鬥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我則使然。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也。漢東之國,隨爲大。隨張,必棄小國

汴之水三 [ ] 梅堯臣

汴之水,分於河,黃流濁濁激春波。昨日初觀水東下,千人走喜兮萬人歌。 歌謂何,大船來兮小船過。百貨將集玉都那,君則揚舲兮以糺刑科。

史記 · 三十世家 · 趙世家 [ ] 司馬遷

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爲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爲周所殺,其後爲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爲趙。 季勝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爲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一節 [ ] 孟子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爲壑,今吾子以鄰國爲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國風 · 唐風 · 揚之水 [ ] 無名氏

揚之水,白石鑿鑿。素衣朱襮,從子於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於鵠。既見君子,云何其憂? 揚之水,白石粼粼。我聞有命,不敢以告人。

管子·霸言 [ ] 管仲

霸王之形;象天則地,化人易代,創制天下,等列諸侯,賓屬四海,時匡天下;大國小之,曲國正之,強國弱之,重國輕之;亂國並之,暴工殘之:僇其罪,卑其列,維其民,然後王之。夫豐國之謂霸,兼正之國之謂王。夫王者

挽曾国荃联 [ ] 李正榮

廿四史据古论今,与汉之萧曹,唐之李郭,宋之范韩,伟烈丰功同不朽; 十三省名禋秩祀,合东而广越,西而秦晋,南而吴楚,铸钟勒石永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