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十一節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爲壑,今吾子以鄰國爲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白圭說:“我治理水患比大禹強。”
孟子說:“你錯了。夏禹治理水患,是順應水的本性而行,因此夏禹是使水流入四海。如今你治理水患是使水流到鄰國那裏去。水逆流行進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人最厭惡的。你錯了。”
注釋
壑:本指溝壑。文中指承受水患的地方。
水逆行:指下流壅塞,水倒流。洚(jiàng)水:大水氾濫。
賞析
本章承上章繼續寫孟子與白圭對話。
白圭說,我治水比大禹強。
孟子說,你錯了。大禹治水,順應往下流的本性,以四海爲溝壑,爲天下治水。你治水卻以鄰國爲溝壑,讓鄰國成爲水鄉澤國,損人利己,是仁者厭惡的行爲。
這種把災禍轉嫁給別人,卻自鳴得意的做法,當然是應該批評的。
“水逆行者,下流壅塞,故水逆流,今乃壅水以害人,則與洪水之災無異矣。”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九卷 · 萬章上 · 第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二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上 · 第一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二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四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