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 · 第十七章 [ 周] 子思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爲聖人,尊爲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詩曰
禮記 · 孔子閒居 [ 漢] 戴聖
孔子閒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雲:『凱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
禮記 · 文王世子 [ 漢] 戴聖
文王之爲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
兵要望江南 其三 占天第十 [ 唐] 易静
天之道,哀响又兼鸣。
此处必主兴王道,异谋革位少良臣,年内见其因。
史記 · 三十世家 · 孔子世家 [ 漢] 司馬遷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紇死,葬於
史通·內篇·六家第一 [ 唐] 劉知幾
自古帝王編述文籍,《外篇》言之備矣。古往今來,質文遞變,諸史之作,不恆厥體。榷而爲論,其流有六:一曰《尚書》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傳》家,四曰《國語》家,五曰《史記》家,六曰《漢書》家。今略陳其
介之推不言祿 [ 周] 左丘明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爲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
史記 · 三十世家 · 趙世家 [ 漢] 司馬遷
趙氏之先,與秦共祖。至中衍,爲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惡來,事紂,爲周所殺,其後爲秦。惡來弟曰季勝,其後爲趙。
季勝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爲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
中庸 · 第二十四章 [ 周] 子思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書吳道子畫後 [ 宋] 蘇軾
智者創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於學,百工之於技,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故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
三登乐 · 方帽衝寒 [ 周] 左丘明
方帽衝寒,重檢校、舊時農圃。荒三徑、不知何許。但姑蘇臺下,有蒼然平楚。人笑此翁,又來訪古。
況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記滄洲、白鷗伴侶。嘆年來、孤負了,一蓑煙雨。寂寞暮潮,喚回棹去。
禮記 · 內則 [ 漢] 戴聖
后王命冢宰,降德於衆兆民。子事父母,雞初鳴,鹹盥漱,櫛縰笄總,拂髦冠緌纓,端韠紳,搢笏。左右佩用,左佩紛帨、刀、礪、小觿、金燧,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偪,屨着綦。婦事舅姑,如事父母。雞初鳴,
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 周] 老子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世家 · 燕召公世家 [ 漢] 司馬遷
召公奭與周王同姓,姓姬。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
其在成王時,召王爲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東,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說周公,周公乃稱“湯時有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