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道 [ 宋] 衛宗武
勳華相授受,謨典所具述。
其要在厥中,精一而允執。
惟誠乃能精,惟誠乃能一。
是以無黨偏,是以臻正直。
三代所共守,百世不可易。
伯者假仁義,戰國尚詐力。
漢唐非無君,文爲事矯飾。
其能粹而王,一指不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四十四 [ 明] 王守仁
問:“聖人生知、安行,是自然的,如何有甚功夫?”
先生曰:“知、行二字,即是功夫,但有淺深難易之殊耳。良知原是精精明明的,如欲孝親,生知、安行的只是依此良知實落盡孝而已,學知、利行者只是時時省覺,務
講德聯句 [ 唐] 清晝
先王設位,以正邦國。
建立大官,封植有德。
二南敷化,四嶽述職。
其言不朽,其儀不忒。
暨於嬴劉,乃創程式。
罷侯置守,剖竹分域。
赫矣皇唐,康哉立極。
精選藩翰,庸資正直。
爰命我公,東土作則。
克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十六 [ 明] 王守仁
先生曰:“諸公在此,務要立個必爲聖人之心,時時刻刻須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方能聽吾說話,句句得力。若茫茫蕩蕩度日,譬如一塊死肉,打也不知得痛症,恐終不濟事,回家只尋得舊時伎倆而已,豈不惜哉?”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以方錄 · 一 [ 明] 王守仁
黃以方問:“‘博學於文’爲隨事學存此天理,然則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其說似不相合。”
先生曰:“《詩》《書》六藝,皆是天理之發見,文字都包在其中。考之《詩》《書》六藝,皆所以學存此天理也,不特發
郊廟歌辭樑太廟樂舞辭登歌 [ 唐] 不詳
於赫我皇,建中立極。
動以武功,靜以文德。
昭事上帝,歡心萬國。
大報嚴禋,四海述職。
孫子兵法 · 用間篇 [ 周] 孫武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三十四 [ 明] 王守仁
黃誠甫問:“先儒以孔子告顏淵爲邦之問,是立萬世常行之道,如何?”
先生曰:“顏子具體聖人,其於爲邦的大本大原都已完備,夫子平日知之已深,到此都不必言,只就制度文爲上說。此等處亦不可忽略,須要是如此方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薛侃錄 · 三十五 [ 明] 王守仁
蔡希淵問:“文公《大學》新本,先‘格致’而後‘誠意’工夫,似與首章次第相合。若如先生從舊本之說,即‘誠意’反在‘格致’之前,於此尚未釋然。”
先生曰:“《大學》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個‘
文心雕龍 · 總術 [ 南北朝] 劉勰
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爲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夫文以足言,理兼《詩》、《書》,別目兩名,自近代耳。顏延年以爲∶“筆之爲體,言之文也;經典則言而非筆,傳記則筆而非言。”請奪彼矛,還攻其
文心雕龍 · 事類 [ 南北朝] 劉勰
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既濟》九三,遠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書箕子之貞:斯略舉人事,以徵義者也。至若胤徵羲和,陳《政典》之訓;盤庚誥民,敘遲任
文心雕龍 · 原道 [ 南北朝] 劉勰
文之爲德也大矣,與天地並生者何哉?夫玄黃色雜,方圓體分,日月疊璧,以垂麗天之象;山川煥綺,以鋪理地之形:此蓋道之文也。仰觀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兩儀既生矣。惟人蔘之,性靈所鍾,是謂三才。爲五行之
寄贈須孟修同學二首 其二 (乙丑) [ 清] 王季珠
治身瑣屑必經營,不喜空談紙上兵。
古衣冠須歸束好,奇書畫要拆開評。
寒門特起駒無匹,盛世調元鳳不鳴。
式化鄉閭吾分內,漫云聲價必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