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扶上人裝毗盧像 [ ] 饒節

道人散步過茅堂,憐我毗盧塵覆藏。 戲出當年三昧手,一彈指頃放毫光。

大元晉寧路翼城縣金仙寺住持弘辯興教大師裕公和尚道行碑 [ ] 趙孟頫

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趙孟頫撰並書篆。 佛以大慈悲,隨機說法,爲世舟航,所以付囑其徒者攝爲五分:曰素呾纜則阿難受持;曰毗奈耶則鄔波離受持;曰阿毗達磨則迦多演那受持,即所謂經律論也;曰般若

維摩詰經 · 諸法言品第五 [ ] 釋迦牟尼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爲詶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祕藏無不得入;降伏衆魔,遊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

六祖壇經 · 行由 · 第十節 [ ] 慧能

慧能後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於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或問,則對曰:“但吃肉邊菜。”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遁,

毗盧踏雪歌爲小寄禪本師笠公作 [ ] 鄧輔綸

笠公笠公,胡不飛錫後湖同結夏,蓮土千花淨相亞。 又胡不浮海一葦朝普陀,皈仰白衣辭婆娑。胡爲洞庭霜高朔風烈,打包來踏毗盧雪。 毗盧莊嚴極大壯,香界氤氳豁塵障。借問經始檀越誰,忠襄布金重新之。 公雖蛻去神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文殊菩薩請法 [ ] 釋迦牟尼

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唯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爲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爾時,世尊贊

登碧巖寺盧舍那瑞像閣 [ ] 鄒浩

樓閣門開處處通,毗盧出現眼光中。 爲人重說二愚品,巖下灘聲西北風。

贈成主簿 [ ] 釋曇華

同是崇寧癸未生,公爲官長我爲僧。 大家履踐通天路,共踏毗盧頂上行。

頌古三十三首 其三 [ ] 釋師觀

不屬內外與中間,纔落思惟入魔境。 大丈夫兒不自欺,翻身坐斷毗盧頂。

六祖壇經 · 定慧 · 第一節 [ ] 慧能

師示衆雲:“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慧爲本,大衆勿迷,言定慧別。定慧一體,不是二。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之時慧在定。若識此義,即是定慧等學。諸學道人,莫言先定發慧,先慧發定,各別。作此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 ] 釋迦牟尼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爲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衆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是諸菩薩摩訶薩。無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遊戲。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爲上首。一切諸佛手灌其頂。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 ] 釋迦牟尼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爲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衆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是諸菩薩摩訶薩。無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遊戲。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爲上首。一切諸佛手灌其頂。

不顯名大檀越請偈 其一 [ ] 釋慧遠

大機圜應脫名模,極目風光滿帝都。 昨夜酒樓春洞曉,當頭徹見大毗盧。

慈林講師頂相 [ ] 釋紹曇

氣宇兮春溫,風標兮凜然。 律虎出林兮,裂破開遮持犯。 經龍攪海兮,探窮頓漸偏圓。 句法清新兮,吟徹山莊梅竹。 胸襟妙藴兮,包羅丘壑風烟。 友縉紳兮,非權門炙手。 荷佛法兮,思重負赬肩。 煨芋香兮,無心

訪桐塢安廬爲明慧文法師隱處 [ ] 厲鶚

不見臯亭慧法師,孤峰幽澗若相期。 前身明月今應是,修到梅花定幾時。 半百已知逢世拙,十年眞悔入山遲。 試參金粟堂中影,待我重來照鬢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