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 卷一 · 大都(事勢) [ 漢] 賈誼
昔楚靈王問範無宇曰:“我欲大城陳、蔡、葉與不羹,賦車各千乘焉,亦足以當晉矣,又加之以楚,諸侯其來朝乎?”範無宇曰:“不可。臣聞大都疑國,大臣疑主,亂之媒也;都疑則交爭,臣疑則並令,禍之深者也。今大城陳
墨子 · 第十九章 · 非攻(下) [ 周] 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譽善者,其說將何哉?爲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與?意亡非爲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與?雖使下愚之人,必曰:“將爲其上中天之利,而中
人間詞話 · 第二十四則 [ 清] 王國維
《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墨子 · 第二十七章 · 天志(中) [ 周] 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慾爲仁義者,則不可不察義之所從出。”既曰不可以不察義之所欲出,然則義何從出?子墨子曰:“義不從愚且賤者出,必自貴且知者出。”何以知義之不從愚且賤者出,而必自貴且知者出也?曰
大明鐃歌鼓吹曲十三篇其一聖徵啓 [ 元] 楊維楨
於王氣,塗之岡。五百祀,皇陵藏。火流烏,星流虹,篤生聖人應天祥。
聖人生,六合一統天下昌。
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八節 [ 周] 孟子
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爲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張子正蒙注卷五至當篇 [ 明] 王夫之
此篇推前篇未盡之旨而徵之於日用,尤爲切近。然皆存神知化之理所一以貫之者,所謂易簡而天下之理得也。篇內言易簡、知幾而歸本於大經之正,學者反而求之於父子君臣之間,以察吾性之所不容已,則天之所以爲天,人之所
天梁之什二章 [ 明] 王世貞
鬱彼崇墉,天梁造空。
矯如飛龍,脩如螮蝀。
越嶺汎江,以達大邦。
慄兮慄兮,兆室之室也噫。(一章)
鬱彼崇譙,天梁造霄。
煥若霞綃,偉若雲寮。
自淮徂漕,以達大朝。
屯兮屯兮,兆人之人也噫。(二章)
大房被害帖 [ 明] 馬湘蘭
久疏問候,情殊歉然,相愛如君,定能心照之也。吳中之約屢失,因有所絆。前從者回,曾具書內,想亦知之矣。昨者,大房被害,餘波及之,迄今鬱鬱於懷,恨不得與故人一傾訴耳。奈何奈何。金春元在京甚為賤子不平之怒。
孝經 卿大夫 [ 周] 孔子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雲:「夙夜匪懈
出世篇 [ 唐] 皇甫湜
生當爲大丈夫,斷羈羅,出泥塗。四散號呶,俶擾無隅。
埋之深淵,飄然上浮。騎龍披青雲,汎覽遊八區。經太山,絕大海,一長吁。
西摩月鏡,東弄日珠。上括天之門,直指帝所居。羣仙來迎塞天衢,鳳皇鸞鳥燦金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