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 卿大夫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拼音
譯文
不是先代聖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禮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聖明君王所說的合乎禮法的言語,不敢說;不是先代聖明君王實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爲,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禮法的話不說,不合乎禮法道德的行爲不做;開口說話不需選擇就能合乎禮法,自己的行爲不必着意考慮也不會越軌。於是所說的話即便天下皆知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遇到怨恨厭惡。衣飾、語言、行爲這三點都能做到遵從先代聖明君王的禮法準則,然後才能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續興盛。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詩經·大雅·民》裏說∶“要從早到晚勤勉不懈,專心奉事天子。”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賞析
這一章書,是說明卿大夫爲天子或爲諸侯的輔佐官員,也就是政策決定的集團,全國行政的樞紐,地位也很高的。但不負守土治民之責,故次於諸侯。他的孝道,就是要在言語上、行動上、服飾上,一切都要合於禮法,示範人羣,起領導作用。列爲第四章。
任卿大夫之官者,即輔佐國家行政之官吏。事君從政,承上接下。內政、外交、禮儀攸關。故服裝、言語、德行、都要合乎禮法,也就是合乎規定。所以非國家規定的服飾,就不敢亂穿。非國家規定的法言,就不敢亂講。非國家規定的德行,就不敢亂行。
所以卿大夫的講話,不合禮法的話,就不講出口。不合道理的事,就不現於行爲。一言出口,傳滿天下,可是沒有人檢出他的錯誤,那自然無口過。一行做出,普遍天下,可是沒有人檢出他的不法行爲,那自然無怒惡。
服飾、言語、行動、三者都能謹慎實行,全備無缺,那自然德高功碩,得到首長的親信,不但祿位可保,宗廟祭祀之禮,自然照常奉行。卿大夫的孝,大致就是如此。
孔子引述詩經大雅篇蒸民章的這兩句話說:‘爲人部屬的,要早晚勤奮的來服務長官,盡他應盡的責任。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爲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論語 · 子罕篇 · 第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八佾篇 · 第二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述而篇 · 第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經 天子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泰伯篇 · 第七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經·諫諍 》 —— [ 周 ] 孔子
- 《 論語·子路 》 —— [ 周 ] 孔子
- 《 論語 · 鄉黨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