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十卷 · 萬章下 · 第八節
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爲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孟子對萬章說:“一個鄉村裏的優秀人物就同這一鄉村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個國家裏的優秀人物就同這個國家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就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還不滿足,便又追論古人。吟誦他們的詩,研讀他們的著作,不瞭解他們的爲人,可以嗎?所以要研究他們所處的時代,這就是上溯歷史,與古人交朋友。”
注釋
尚:上。
頌:通“誦”,誦讀。
賞析
本章論知人論世。
孟子的本意是論述交朋友的範圍問題。一個鄉村的賢士就與那個鄉的賢士交朋友,一國的賢士就與那一國的賢士交朋友,更廣泛的範圍,則和天下的賢士交朋友。認爲這麼做還不夠的,就又追論古代的賢士。我們吟詠他的詩歌,研讀他的著作,不瞭解他這個人,怎麼可以呢?所以要研究那個時代,這就是所謂“知人論世”的問題了。
孟子“知人論世”的主張,就是把具體的人放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去觀察、理解,這後來成爲中國文學批評的重要方法。
“言己之善蓋於一鄉,然後能盡友一鄉之善士。推而至於一國天下皆然,隨其高下以爲廣狹也。”
“論其世,論其當世行事之跡也。言既觀其言,則不可以不知其爲人之實,是以又考其行也。夫能友天下之善士,其所友衆矣,猶以爲未足,又進而取於古人。是能進其取友之道,而非止爲一世之士矣。”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
孟子的其他作品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三十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九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四十六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二十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二十六節 》 —— [ 周 ] 孟子
相关推荐
- 《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十五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四卷 · 盡心下 · 第十八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二十七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二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三卷 · 盡心上 · 第十四節 》 —— [ 周 ] 孟子
- 《 孟子 · 第十一卷 · 告子上 · 第十二節 》 —— [ 周 ]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