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常州王經府 [ ] 張寧

三年勞贊府,千里覲長安。 政為傳家熟,清因近俗難。 煙雲江浦别,風雨郡齋寒。 却愛難兄弟,聲華總未闌。

王義鎮用麥飯 [ ] 楊巍

我過王義鎮,白日掩柴荆。 颯颯風沙起,凄凄鳥雀鳴。 館人供麥飯,黯色似藜羮。 正此憂民瘼,一餐無限情。

出方廣道 [ ] 羅洪先

齋心踰一七,經義破三千。 黄葉石間路,青松山下泉。 客逰朝復暮,禪定日如年。 回首鳴鐘處,深林隔四天。

別盛安 [ ] 護國

情人取次幾淹留,別後南州與北州。 月色爲憐今夜客,砧聲那似去年秋。 欲除豺虎論三略,莫對雲山詠四愁。 親故相逢且借問,古來無種是王侯。

經七裏灘 [ ] 孟浩然

予奉垂堂誡,千金非所輕。 爲多山水樂,頻作泛舟行。 五嶽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 復聞嚴陵瀨,乃在茲湍路。 疊障數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氳,別流亂奔注。 釣磯平可坐,苔磴滑

別內赴徵三首(其一) [ ] 李白

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維摩詰所說經 · 法供養品第十三 [ ] 鳩摩羅什

爾時,釋提桓因於大衆中白佛言:「世尊!我雖從佛及文殊師利聞百千經,未曾聞此不可思議,自在神通,決定實相經典。如我解佛所說義趣:若有衆生,聞是經法,信解、受持、讀誦之者,必得是法不疑,何況如說修行。斯人

集字联 [ ] 俞樾

书无经史,咸极其义; 山有土石,分为之辞。

萬壽樂歌三十六章 其十三 御製集第十三 [ ] 洪亮吉

御製詩,御製文,近自巳酉溯丙辰。 文一千,詩五萬,五十五年成百卷。 九經廿史義蘊宣,四岳五瀆搜根源,遠紹二典三謨傳。 巍巍卷軸如山立,豈特帝王難冀及,十倍漢唐文士集。

述古 [ ] 顧炎武

微言既以絶,一變爲從横。 下以游俠權,上以刑名衡。 六國固蚩蚩,漢興亦攘攘。 不有董夫子,大道何由明。 孝武尊六經,其功冠百王。 節義生人材,流風被東京。 世儒昧治本,一㮣而相量。 於乎三代還,此人安

題怒吳樓 [ ] 屈大均

辛苦興王業,春秋義最深。 三分先帝淚,六出武侯心。 漢月光猶昨,江濤怒至今。 樓高橫採石,戰氣日陰森。

孟子 · 第十二卷 · 告子下 · 第四節 [ ] 孟子

宋牼將之楚,孟子遇於石丘。曰:“先生將何之?” 曰:“吾聞秦楚構兵,我將見楚王說而罷之。楚王不悅,我將見秦王說而罷之,二王我將有所遇焉。” 曰:“軻也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說之將何如?” 曰:“

宋江三十六贊 其一 呼保義宋江 [ ] 龔開

不假稱王,而呼保義。 豈若狂卓,專犯忌諱。

蘇幕遮 · 塞上 [ ] 尤侗

鄭公鄉,梅尉市。安石墩頭,王謝爭端起。誰似南州徐孺子。天付吾廬,預注高人裏。 十三經,廿一史。架屋堆牀,嘯詠烏皮幾。竹舍茅廬何陋爾。君子居之,即是名山水。

別王恭叔 [ ] 樓鑰

兩兒雖近隔江潮,賴有王郎慰寂寥。 遠侍雙親官道院,爲同盡室餞西橋。 腦脂遮眼最關念,客路尋仙勿憚遙。 別後飛緘問安否,數來谷口訪山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