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書伯夷頌并扎卷歌 [ 元] 柯謙
企清風兮薇山之陽,寳芳帖兮薇露之香。
意人世不可以久留兮,雷霆下而取將。
幸鄴侯之巾襲兮,儼墨蹟之未亡。
把一麾而束來兮,文正之鄉。
喬木蒼蒼兮,蘭菲菲其彌芳。
嘉先正之有後兮,偉德澤之長。
出帖而歸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五節 [ 周] 孟子
萬章問曰:“宋,小國也。今將行王政,齊楚惡而伐之,則如之何?”
孟子曰:“湯居亳,與葛爲鄰,葛伯放而不祀。湯使人問之曰:‘何爲不祀?’曰:‘無以供犧牲也。’湯使遺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湯又使人
莊子 · 外篇 · 刻意 [ 周] 莊子
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爲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好也。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爲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遊居學者之所好也。語大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爲治而已矣;
孟子 · 第五卷 · 滕文公下 · 第九節 [ 周] 孟子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爲巢,上者爲營窟。書曰:‘洚水警餘。’洚水者
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六節 [ 周] 孟子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爲本。所惡於智者,爲其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
漢書 · 志 · 五行志中之下 [ 漢] 班固
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悊,厥咎舒,厥罰恆奧,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蠃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痾,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視之不明,是謂不悊」,悊,知也。《詩》云:「爾德不明,以亡陪
史記 · 三十世家 · 陳丞相世家 [ 漢] 司馬遷
陳丞相平者,陽武戶牖鄉人也。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平爲人長大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
史記 · 三十世家 · 樑孝王世家 [ 漢] 司馬遷
樑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與孝景帝同母。母,竇太后也。
孝文帝凡四男:長子曰太子,是爲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參;次子勝。孝文帝即位二年,以武爲代王,以參爲太原王,以勝爲樑王。二歲,徙代王爲淮陽王。以
刑法忠厚之至論 [ 宋] 蘇轍
古之君子立於天下,非有求勝於斯民也。爲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於其中以不能自出也;爲賞以待天下之賢才,而唯恐天下之無賢而其賞之無以加之也。蓋以君子先天下,而後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
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 [ 宋] 王安石
三司副使不書前人名姓。嘉祐五年,尚書戶部員外郎呂君衝之,始稽之衆史,而自李紘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楊偕已上,得其官;自郭勸已下,又得其在事之歲時。於是,書石而鑱之東壁。
夫合天下之衆者財,理天下之
餘姚縣海塘記 [ 宋] 王安石
自雲柯而南,至於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縣事謝君爲之也。始堤之成,謝君以書屬予記其成之始,曰:“使來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謝君者,陽夏人也,字師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
雜說 · 其二 · 醫說 [ 唐] 韓愈
善醫者,不視人之瘠肥,察其脈之病否而已矣;善計天下者,不視天下之安危,察其紀綱之理亂而已矣。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紀綱者,脈也。脈不病,雖瘠不害;脈病而肥者,死矣。通於此説者,其知所以爲天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