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 ·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 周] 釋迦牟尼
爾時,維摩詰謂衆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爲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爲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曰:‘我、我所爲
維摩詰所說經 ·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 晉] 鳩摩羅什
爾時,維摩詰謂衆菩薩言:「諸仁者!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生、滅爲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爲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曰:「我、我所
妙法蓮華經 ·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 周] 釋迦牟尼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花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十五 第十五章明空有不违 [ 唐] 傅翕
君不见邪见非边不离边,颠倒分别亦非缘。
自心非心念非念,常来常去实无迁。
犹若金刚难沮坏,诸佛用此作金坚。
世人称誉涅盘妙,馀道生死最深玄。
即是无生之上忍,又是摩诃无碍禅。
正士由心于是定,不为八风
十四科头 其十 真俗不二 [ 南北朝] 寶志
法师说法极好,心中不离烦恼。
口谈文字化他,转更增他生老。
真妄本来不二,凡夫弃妄覔道。
四众云集听讲,高座论义浩浩。
南座北座相争,四众为言为好。
虽然口谈甘露,心里寻常枯燥。
自己元无一钱,日夜数
十四科头 其四 事理不二 [ 南北朝] 寶志
心王自在翛然,法性本无十缠。
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
妄想本来空寂,不用断除攀缘。
智者无心可得,自然无争无喧。
不识无为大道,何时得证幽玄。
佛与众生一种,众生即是世尊。
凡夫妄生分别,无中执
妙法蓮華經 · 安樂行品第十四 [ 周] 釋迦牟尼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甚爲稀有,敬順佛故,發大誓願,於後惡世、護持讀說是法華經。世尊,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云何能說是經。”佛告文殊師利:“若菩薩摩訶薩,於後惡世、欲
維摩詰經 · 不思議品第六 [ 周] 釋迦牟尼
爾時,舍利弗見此室中無有牀座,作是念:斯諸菩薩大弟子衆,當於何坐?
長者維摩詰知其意,語舍利弗言:‘云何仁者爲法來耶?求牀座耶?’舍利弗言:‘我爲法來,非爲牀座。’維摩詰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
六祖壇經 · 機緣 · 第二節 [ 唐] 慧能
僧法達,洪州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祖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爲勝,則與
萍鄉縣丞求頌 [ 宋] 釋印肅
杜門終日不通書,得意忘言總不拘。
舉向世間人不會,妄談生死事區區。
信香不昧和光爇,禍福皆心豈有殊。
心本全真含萬有,只緣六處起諸愚。
眼耳舌鼻身意靜,箇中何物礙明珠。
照天照地元不壞,非心貪妄命須臾
不負如來不負卿 [ 清] 倉央嘉措
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八 第八章明本际不可得 [ 唐] 傅翕
君不见本际之中无复本,无本真际无人知。
若人无知了斯际,清净微妙不为奇。
知与无知常自尔,苦乐等同于大悲。
三界众生乃迷骛,于其实录是无为。
亦复无此无为法,强自生心是苦疲。
苦疲皆空如炎响,生灭不住
妙法蓮華經 · 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 周] 釋迦牟尼
昔如來於耆闍崛山中,與大阿羅漢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無量等衆,演說大乘真經,名《無量義》。是時,天雨寶華,布濩充滿,慧光現瑞,洞燭幽顯,普佛世界六種震動。一切人天得未曾有,鹹皆歡喜讚歎。以爲是經,乃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