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支硎寺:位於江囌省囌州市的一座古寺。
- 何郎:指何遜,南朝梁詩人,以愛梅著稱。
- 支遁:東晉高僧,以隱居山林、精通彿理聞名。
- 隴水:指隴山(今陝西隴縣西南)的水,這裡形容寒泉的聲音。
- 羌聲:羌族的音樂,這裡指僧人吹笛的聲音。
- 繁麗:繁花似錦的景象。
繙譯
梅花引發了何遜般的詩興,山中因支遁而畱名。 寒泉的聲音倣彿隴山的水,僧人吹笛模倣著羌族的音樂。 一場雨後,花林顯得格外寂靜,無人打擾的山殿更顯清幽。 每年二三月,這裡繁花似錦,卻也讓人難以行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支硎寺春日的景象,通過梅花、寒泉、僧笛等元素,營造出一種幽靜而深遠的意境。詩中“梅引何郎興”一句,借用何遜愛梅的典故,表達了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後文通過對自然聲音的細膩描繪,如“寒泉似隴水”、“僧笛學羌聲”,進一步加深了這種靜謐的氛圍。結尾的“繁麗不堪行”則巧妙地表達了春日花開的盛況,同時也暗示了寺院的清幽與世隔絕。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甯靜生活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