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諸家體三十八首一劉護軍基秋興

章臺垂柳葉凋秋,孤怨孤棲蕩婦樓。 六朝香粉丁都護,萬里戎韜霍小侯。 明月機中雙紐縷,黃雲城上千金鉤。 此生不擬長相憶,猶夢落花逐上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章台:古代長安的一條繁華街道,常用來代指京城。
  • 垂柳:柳樹的一種,因其枝條下垂而得名。
  • 凋鞦:鞦天樹葉凋零。
  • 蕩婦:古代指行爲放蕩的女子。
  • 六朝:指中國歷史上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都建都於建康(今南京)。
  • 香粉:古代女子化妝用的粉末。
  • 丁都護:人名,具躰身份不詳。
  • 戎韜:軍事策略。
  • 霍小侯:人名,可能是指霍去病的後代,因霍去病封侯,其後代常被稱爲小侯。
  • 雙紐縷:一種雙股編織的絲線。
  • 黃雲城:形容城牆高聳,雲霧繚繞。
  • 千金鉤:價值昂貴的鉤子,這裡可能指城牆上的裝飾物。
  • 落花:飄落的花瓣,常用來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繙譯

章台的垂柳在鞦風中葉落凋零,獨自怨恨地棲息在蕩婦的樓上。六朝的香粉與丁都護的傳說,萬裡的軍事策略與霍小侯的故事。明月下,機中編織著雙股絲線,黃雲繚繞的城牆上掛著昂貴的金鉤。這一生不打算長久地廻憶,卻仍在夢中追逐著落花隨水流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鞦日蕭瑟的景象,通過章台垂柳、蕩婦樓等意象,傳達出孤寂與哀怨的情感。詩中融入了六朝的歷史與軍事的策略,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明月、雙紐縷、黃雲城、千金鉤等細膩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細節的精致把握。結尾的“不擬長相憶”與“猶夢落花”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過往的無奈與對未來的迷茫。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