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諸家體三十八首一劉護軍基秋興

碎葉孤城朔雁飛,安西都擭候騎歸。 漢旌已覺交龍捲,虜酒初驕撞馬肥。 桃葉楊花江上夢,敲冰燧火北庭圍。 伏波未洗明珠恨,莫詫中朝有建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碎葉:地名,在今新疆境內。
  • 孤城:孤立無援的城池。
  • 朔雁:北方的雁,常用來象征北方邊疆的景象。
  • 安西都擭:指安西都護府,唐朝設在西域的軍事行政機搆。
  • 候騎:偵察騎兵。
  • 漢旌:漢朝的旗幟,這裡指代明朝的旗幟。
  • 交龍捲:指旗幟上的龍紋因風而卷曲。
  • 虜酒:指敵人的酒。
  • 撞馬肥:指敵人馬匹肥壯。
  • 桃葉楊花:春天的景象,這裡可能指廻憶或夢境中的美好時光。
  • 敲冰燧火:形容艱苦的生活環境,敲冰取水,燧石取火。
  • 北庭:指北方邊疆地區。
  • 伏波:指伏波將軍,古代將軍的一種稱號,這裡可能指代明朝的將領。
  • 明珠恨:比喻未完成的使命或遺憾。
  • 建威:建立威望或威信。

繙譯

在碎葉這個孤城中,北方的雁兒飛翔,安西都護府的偵察騎兵歸來。 漢朝的旗幟在風中卷曲,敵人的酒氣正盛,馬匹肥壯。 桃葉和楊花的景象如同江上的夢境,我們在北庭敲冰取水,燧石取火。 伏波將軍未能洗清的遺憾,不要驚訝中朝還有建立威望的機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孤城的淒涼景象和戰爭的緊張氣氛。通過“碎葉孤城”、“朔雁飛”等意象,傳達出邊疆的孤寂與荒涼。詩中“漢旌已覺交龍捲,虜酒初驕撞馬肥”反映了戰事的激烈和敵人的囂張。後兩句則通過對比春天的美好與邊疆的艱苦,表達了對和平的曏往和對戰爭的無奈。結尾的“伏波未洗明珠恨,莫詫中朝有建威”則透露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中朝威望的信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邊塞詩的獨特魅力。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