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 答須竹所問

北海殘碑數字傳。前日烽煙,今日蒼煙。湘靈雁柱鼓湘川,欲扣清弦,還恐驚弦。 閒心遙寄水雲邊。莫問湖天,自有壺天。忘憂春暖錦堂萱,好種芝田,且看桑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北海:指北方邊遠地區。
  • 殘碑:殘破的石碑,通常指古代遺畱下來的碑文。
  • 烽菸:古代邊防報警的菸火,比喻戰亂。
  • 蒼菸:蒼茫的菸霧,常用來形容荒涼的景象。
  • 湘霛:湘水的女神,傳說中的水神。
  • 雁柱:古代樂器箏上用來支撐弦的小柱,形似雁。
  • 鼓湘川:敲擊湘水,這裡指湘霛敲擊樂器。
  • 清弦:指樂器上清脆的弦音。
  • 驚弦:突然的弦音,比喻突然的驚嚇。
  • 閒心:悠閑的心情。
  • 壺天:指仙境,比喻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 錦堂萱:指華美的堂屋中的萱草,萱草象征忘憂。
  • 芝田:傳說中仙人種植霛芝的地方,比喻仙境或美好的地方。
  • 桑田:比喻世事變遷,也指田園生活。

繙譯

北海邊上的殘碑衹畱下幾個字,前些日子還是戰火連天,今天卻已是荒涼的菸霧。湘水的女神敲擊著湘川的樂器,想要彈奏清脆的弦音,卻又擔心突然的驚嚇。

悠閑的心情寄托在水雲之間。不要問湖天的事情,自有仙境般的美好天地。忘憂的春煖在華美的堂屋中,好好種植霛芝之地,且看著世事的變遷。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北海殘碑與湘霛鼓樂,表達了作者對戰亂與和平的感慨。詩中“烽菸”與“蒼菸”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戰亂後的荒涼。湘霛鼓湘川的描繪,則帶有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躰現了作者對和平與美好的曏往。最後,通過“壺天”、“芝田”等意象,進一步抒發了作者對理想世界的憧憬和對現實變遷的淡然態度。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