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谷謁白沙先生祠

山川本非異,有仙則以靈。 形勝匪所鍾,有賢則以名。 茲山秀磅礴,屹立南海濱。 烏利著玄跡,紫姑揚其聲。 崇祠敞以搆,於今見先生。 倡道明東南,嶺嶠開人文。 耳目去支離,靈根養元精。 可以繼往聖,豈與仙幻並。 後學詎何幸,兩夢通幽誠。 啓我以溫顏,飲我以淳真。 求之不可見,想像杳儀形。 焚香肅再拜,長謝肆造恩。 徘徊不能去,感此多良朋。 欲卜此山阿,永言面陽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磅礴 (páng bó):宏偉壯觀。
  • 烏利:人名,可能指某位古代仙人或神話人物。
  • 紫姑:人名,可能指某位古代仙人或神話人物。
  • 崇祠:供奉神靈或先賢的廟宇。
  • 倡道:倡導道德或學問。
  • 嶺嶠 (lǐng jiào):山嶺。
  • 靈根:指人的本性或精神。
  • 元精:指人的精氣神。
  • 繼往聖:繼承前代聖人的事業。
  • 仙幻:指仙人的幻術或仙境。
  • 幽誠:深沉的誠意。
  • 溫顏:溫和的面容。
  • 淳真:純樸真誠。
  • 肆造恩:廣泛施予恩惠。
  • 面陽春:面向春天的陽光,比喻生活在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環境中。

翻譯

山川自然風光並非特別,但有了仙人便顯得靈秀。地形地貌並非我所鍾愛,但有了賢人便以此命名。這片山脈宏偉壯觀,屹立在南海之濱。烏利和紫姑在此留下了神祕的足跡,他們的名聲遠揚。在這裏建造了供奉先賢的廟宇,如今我們得以見到先生的風采。他在東南地區倡導道德和學問,開啓了嶺南地區的人文之光。他教導我們去除雜念,培養內心的精氣神。他的學問可以繼承前代聖人的事業,豈能與仙人的幻術相提並論。作爲後學,我們何其幸運,兩次夢中與先生通靈,感受到他溫和的面容和純樸的真誠。雖然無法親眼見到他,但他的形象在我們心中栩栩如生。我們虔誠地焚香再拜,感謝他廣泛的恩惠。我們徘徊不願離去,感慨有這麼多良師益友相伴。我們想要在這山腳下定居,永遠面向春天的陽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白沙先生深厚的敬仰之情,通過描繪山川的靈秀和先生的賢德,展現了先生在東南地區倡導學問和道德的偉大貢獻。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徵手法,如將山川與仙人、地形與賢人相聯繫,強調了先生對後學的影響和恩惠。結尾處表達了想要在山腳下定居的願望,體現了對先生教誨的珍視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