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落花詩三十首

惠風習習柳陰陰,只此閒愁警客心。 昔以視今悲曲水,物猶如是奈江潯。 素箏如怨歌珠斷,玉斝疑催燭淚深。 亂撲紅顏都不省,待沾華髮可知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惠風:和風,指春風。
  • 習習:形容風輕輕地吹。
  • 柳陰陰:柳樹茂密,形成濃密的陰影。
  • 閒愁:淡淡的憂愁。
  • 曲水:古代園林中的一種水景,常用於流觴曲水之宴。
  • 江潯:江邊。
  • 素箏:古代的一種絃樂器,此處指彈奏素箏的聲音。
  • 歌珠斷:比喻歌聲中斷,如同斷了線的珍珠。
  • 玉斝:古代的一種酒器。
  • 燭淚:燭燃燒時滴下的蠟,比喻燭光下的哀愁。
  • 紅顏:年輕女子的美貌。
  • 華髮:白髮,指年老。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知己。

翻譯

春風輕輕地吹拂,柳樹下陰影濃密,只有這份淡淡的憂愁能觸動遊子的心。 曾經看到的美景如今已成回憶,讓人感慨流水依舊,而江邊的景物卻已不同。 素箏的聲音彷彿含着哀怨,歌聲中斷如同斷了線的珍珠,玉杯中的酒似乎催促着燭淚更深。 紛亂地撲向年輕女子的美麗容顏,我已不再明白,但願當我白髮蒼蒼時,能找到理解我的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風柳蔭下的淡淡憂愁,通過對曲水、江潯的對比,表達了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感慨。詩中運用了素箏、歌珠、玉斝、燭淚等意象,增強了詩歌的情感表達。末句「待沾華髮可知音」寄託了對未來知音的期盼,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深沉的思考和感慨。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