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落花詩三十首

青門祖帳太荒淫,春已迷陽可陸沈。 躡險擬看沒字碣,涉園聊對無絃琴。 梅知解紱宜名福,華不揮金舊是歆。 風御泠然蹤跡遠,但憑罔象試追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門:古代長安城門名,借指京城。
  • 祖帳:古代送人遠行,在郊外路旁爲餞別而設的帷帳。
  • 迷陽:指春天草木茂盛,使人眼花繚亂。
  • 陸沈:比喻隱居。
  • 躡險:踏險,指冒險探尋。
  • 沒字碣:無字的石碑,指隱秘難尋的事物。
  • 涉園:涉足園林,指悠閑的生活。
  • 無弦琴:沒有弦的琴,比喻高雅脫俗。
  • 解紱:解下印綬,指辤官。
  • 宜名福:適宜稱爲福氣。
  • 華不揮金:華麗的服飾不需揮霍金錢,指自然之美。
  • :喜愛。
  • 風禦:駕馭風。
  • 泠然:清涼的樣子。
  • 罔象:傳說中的水怪,這裡指深奧難測的事物。

繙譯

在京城外的送別帳篷裡,宴會過於放縱,春天草木茂盛,讓人感到眼花繚亂,倣彿可以隱居其中。冒險去尋找那無字的石碑,悠閑地在園林中彈奏無弦的琴。梅花知道辤官是適宜的福氣,華麗的服飾自然之美,不需揮霍金錢,本就令人喜愛。駕馭著清涼的風,蹤跡遙遠,衹能憑借深奧難測的事物嘗試追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詩中“青門祖帳太荒婬”一句,既展現了送別場麪的繁華,也暗含了對世俗的批判。後文通過對“沒字碣”和“無弦琴”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隱秘和高雅生活的追求。最後,詩人以“風禦泠然”和“罔象”來比喻自己的超然和深邃,展現了一種超脫世俗、追尋內心深処的理想境界。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