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鶻行贈陳少嶽兵憲
九月十月天有風,江門萬里吹雲空。霜寒草枯野火滅,雉兔飛穴原田中。
韝上蒼鷹卸絛縼,目睛滾粟勢力雄。橫霄瞥電翻曙色,下捎平岡吻血紅。
君不見汾陽令公今在朝,兩河兵甲不敢驕。又不見白衣將軍世莫比,才脫兜鍪虜夜徙。
何況區區東嶠夷,朝食即爲齏粉期。仍將大勇存恩信,載戢干戈包虎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海鶻:海上的猛禽,這裏比喻勇猛的將士。
- 兵憲:古代對軍事官員的尊稱。
- 韝(gōu):古代用來系鷹的皮帶。
- 絛縼(tāo xiàn):用來系鷹的細繩。
- 滾粟:形容鷹眼的銳利和動態。
- 橫霄:橫越天空。
- 瞥電:形容動作迅速如閃電。
- 捎(shāo):輕輕觸碰。
- 吻血紅:形容鷹捕獵時嘴角沾血的情景。
- 汾陽令公:指唐代名將郭子儀,因其封地在汾陽,故稱。
- 兩河:指黃河與洛河,這裏泛指中原地區。
- 兵甲:指士兵和武器。
- 白衣將軍:指唐代名將李靖,因其常穿白衣,故稱。
- 兜鍪(dōu móu):古代戰士的頭盔。
- 虜夜徙:指敵人夜間逃走。
- 東嶠夷:指東方的蠻夷,這裏可能指邊疆的異族。
- 齏粉:碎末,比喻輕易擊敗。
- 戢(jí):收藏。
- 干戈:古代兵器,這裏指戰爭。
- 包虎皮:比喻將戰爭的武器收藏起來,象徵和平。
翻譯
九月十月間,天空常有風,江門萬里雲空被吹散。霜降草枯,野火已滅,雉兔在原野中飛奔。 鷹被卸下皮帶和細繩,眼睛銳利如滾動的粟粒,氣勢雄壯。橫越天空,如閃電般迅速,掠過平岡,嘴角沾着鮮紅的血。 你不見汾陽的令公郭子儀如今在朝,中原的兵甲不敢驕橫。又不見白衣將軍李靖,世上無人能比,剛脫下頭盔,敵人便連夜逃走。 何況那區區的東方蠻夷,早晨出兵即可輕易擊敗。仍以大勇保持恩信,將戰爭的武器收藏起來,象徵和平。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海鶻(鷹)的勇猛和迅速,比喻了兵憲的英勇和軍事才能。詩中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如霜降草枯、野火滅,營造了一種戰爭即將來臨的緊張氛圍。後文通過對歷史名將郭子儀和李靖的提及,強調了勇猛與恩信並重的軍事理念。最後,詩人表達了對和平的嚮往,通過「戢干戈包虎皮」的意象,傳達了收藏武器、結束戰爭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