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惟和還閩兼寄惟起

未把幷州作故鄉,送君重與賦河梁。 吳宮蟋蟀方啼月,越國芙蓉未着霜。 賓從琴樽忘逆旅,弟兄漁獵憶鄰莊。 還家且說西堂夢,細擘黃柑薦酒嘗。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幷州:古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 河梁:橋樑,這裏指送別的地點。
  • 吳宮:指吳地的宮殿,這裏泛指江南地區。
  • 蟋蟀:一種昆蟲,常在秋夜鳴叫。
  • 越國:古國名,今浙江省一帶。
  • 芙蓉:一種植物,即荷花。
  • 逆旅:旅館,這裏指旅途。
  • 西堂:指家中的西邊房間。
  • :用手把東西分開或折斷。
  • 黃柑:一種水果,即柑橘。

翻譯

雖然未將幷州當作故鄉,但送你時再次賦詩於河梁。 吳地的宮殿中蟋蟀正在月下鳴叫,越國的荷花還未被霜覆蓋。 賓客們彈琴飲酒,忘記了旅途的勞頓,兄弟們回憶起鄰莊的漁獵生活。 回家後,你將細說西堂的夢境,用手輕輕剝開黃柑,品嚐美酒。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友人徐惟和返回福建時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對故鄉的思念。詩中通過對比並州與故鄉,以及吳宮蟋蟀與越國芙蓉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不同地域特色的細膩感受。後兩句則通過賓從琴樽和弟兄漁獵的場景,回憶了與友人共度的美好時光。結尾處,詩人想象友人回家後的情景,以西堂夢和黃柑酒作爲寄託,表達了對友人歸途的祝願和對重逢的期待。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