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沙八首

耳目忻浮光,不自知其性。 砂中原含金,非天有殊命。 外取亦甚晰,內視還成瞑。 如彼夜行人,思與騏驥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xīn):喜悅,高興。
  • 浮光:表面的光彩。
  • 砂中:沙子中。
  • 殊命:不同的命運。
  • 外取:從外部獲取。
  • (xī):清晰。
  • 內視:內心反省。
  • (míng):昏暗,模糊。
  • 騏驥 (qí jì):良馬,比喻傑出的人才。

翻譯

眼睛和耳朵欣喜於表面的光彩,卻不知道自己的本性。沙子中原本就含有金子,並非天命有所不同。雖然從外部看起來很清晰,但內心反省卻變得模糊。就像夜晚行走的人,想要與良馬競爭速度。

賞析

這首詩通過比喻和象徵表達了深刻的哲理。詩人以「耳目忻浮光」來形容人們往往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而忽視了內在的本性和價值。沙子中的金子象徵着內在的潛力和價值,而「外取亦甚晰,內視還成瞑」則揭示了人們在追求外在清晰的同時,卻忽視了內心的自我反省和認知。最後,以夜行人與騏驥競速的比喻,強調了人們在追求外在成功和認可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自身內在的侷限和不足。整首詩語言簡練,意蘊深遠,引人深思。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